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公與義新聞

公與義新聞

經濟復甦掩蓋了世界分裂的危險

來源: FT 2021年04月23日

編按:去年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發展,供應鏈斷鏈、重要物資及原物料短缺、疫苗供需等問題,逐漸造成各國為國安需求重建區域經濟,利益權衡下,開發中與落後國家似乎已被排擠在全球化經濟復甦之外。《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世界經濟復甦速度遠快於預期,但無論在各國內部還是國與國之間,處於劣勢的國家和人群似乎都將遭受最緩慢的復甦。 閱讀全文

中經院上調經濟成長率為4.8%

來源: 多元 2021年04月22日

中經院今(21)日上調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GDP),最新預測值為4.8%,較2020年經濟成長率的3.1%可望再上層樓增加1.69個百分點。中經院表示,就經濟成長模式觀察,2021年是呈現「內熱外溫」情勢。國發會示,近期景氣擴張情況超乎預期,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機會挑戰5%, 閱讀全文

AZ疫苗充滿疑慮 國產疫苗進度到哪了?

來源: 康健 2021年04月22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4月23日起開放第5、6類公費對象接種新冠疫苗,包括警察、憲兵及長照社福機構、照護系統之人員與受照顧者,共計25萬人,同時,為了挽救AZ疫苗低迷打氣,並滿足有疫苗施打需求的民眾,也在今天正式開放民眾自費接種疫苗;但無可否認,國際間屢傳民眾接種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引發血栓,甚且多國暫緩施打或限制施打對象等,都加深國人對AZ疫苗的疑慮,更寄望目前號稱安全、保護效力俱佳的國產疫苗。 閱讀全文

CIA點名台灣生育率敬陪末座 少子化成國安問題

來源: 經濟 2021年04月22日

美國中情局將台灣列為全球生育率最低國家的調查,證明政府因應少子女化的對策仍有不足,應該以更開放的心態,全盤考慮各種有助提升生育意願的方案。 閱讀全文

美國會將通過近年最重大抗陸法案

來源: 中時 2021年04月21日

美國跨黨派參議員8日提出「戰略競爭法案」,反制中國在科技、軍事、人權、經濟及影響力作戰等領域作為,為美國國會近年最重大抗中法案。參院外委會21日將審查法案,料將順利通過。 閱讀全文

美中在關係緊張背景下 承諾合作應對氣候變化

來源: 多元 2021年04月21日

編按:習近平應拜登邀請,以視訊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近期中美關係呈對立與競爭合作複雜局面,但氣候變化已是對人類生存發展造成嚴峻而緊迫的威脅,中美兩國加強合作,與其他各方一道共同努力應對氣候危機,全面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原則和規定,為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做出貢獻。 閱讀全文

布林肯:美國必須在對華競爭中領導綠色能源革命

來源: FT 2021年04月21日

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如果美國不能領導可再生能源革命,很難想象美國能夠贏得與中國的長期戰略競爭。 閱讀全文

陸擬融合RCEP與CPTPP 關鍵在美國

來源: 經濟日報 2021年04月21日

編按: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於昨(20)日舉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亞洲國家深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力促進亞洲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地區。並指出,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大陸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後下一步是推動RCEP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融合,籲美國合作代替競爭。 閱讀全文

博鰲論壇開幕 習近平: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

來源: 多元 2021年04月21日

編按:因為新冠疫情而被迫停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今年逢20周年年會之際,恢復「線上、線下」會議一起開,習近平以視頻方式發表談話,話中對美國頗多不滿,諷刺美國施行單邊主義,給整個世界「帶節奏」,強調國與國相處,不能「動輒對他國頤指氣使、干涉他國內政,不得人心」,他更指出,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 閱讀全文

第三波疫情展開 專家呼籲加速疫苗施打

來源: 多元 2021年04月21日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Covid-19已連續八週以驚人的速度上升,因為變種病毒通過全球幾個的熱點不斷蔓延。」截至今天(4/21)為止,已造成超過1億4262萬人染疫、逾304.2萬人死亡。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坦言:「儘管有些國家吹捧改進的疫苗接種計劃,但疫情大流行的速度正在加快發生。」 閱讀全文

拜登派陶德考察 台灣應對似不及格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4月20日

編按:據社論指出,拜登總統派遣好友前聯邦參議員陶德率「非官方代表團」訪台,同時也派氣候特使柯瑞訪中國,刻意操作兩岸平衡。台灣對陶德等此行認定是因台海緊張,陶德送暖代表美國的善意。陶德訪台後,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立即通知台方,軍售M109A6自走砲給台灣,繼續強化台灣的防務。但台灣一片「美國支持我們」的氣氛下,可能帶給陶德等人「抗中缺乏準備」等印象,表現未必及格。 閱讀全文

後疫情時期 中產階級消失貧富差距拉大

來源: 科技 2021年04月19日

美國、中國帶動的全球經濟已經熱烈迎接 V 型反彈,股市漲至歷史新高,消費增溫需求大增,全球經濟也將受益,但是經濟學家沒有投資人那麼樂觀,疫情過後使全球中產階級人數加速消失,就業不確定性仍在,加上債務高漲,疫情將對世界經濟留下持久傷痕。 閱讀全文

台灣「已達標」 仍未列匯率操縱國

來源: 多元 2021年04月17日

美國財政部昨(16)日公布匯率報告,未點名任何貿易夥伴為匯率操縱國,即使瑞士、台灣和越南已達到被貼上該標籤的門檻。對此,中央銀行官員回應,美國財政部這次做法比較特別,會持續與美國溝通。 閱讀全文

阿里巴巴遭790億元重罰

來源: 多元 2021年04月14日

編按:繼Facebook等三間美國科網龍頭企業高層,就年初衝擊國會事件,出席眾議院聽證會,巨型社群平台影響群眾運動不容小覷。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近日公告,阿里巴巴集團因在中國境內網路零售平台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今天遭裁罰人民幣182.28億元(約合新台幣790.8億元)。以對巨型社群暨交易平台示警約束。 閱讀全文

中美南海練兵 台應設法降溫

來源: 多元 2021年04月14日

編按:大陸遼寧艦航母編隊及美軍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艦機於11、12日在台灣南部海域密集活動。兩艘航母主艦最近距離約在400至700公里左右,位於雙方航母作戰半徑內。此外,美中台三方戰機在台灣西南空域頻頻較勁,雖說不見得是針對台灣,重要的是,此等惡性循環的軍事對峙不利台海兩岸尋求和解,蔡政府要設法降溫。 閱讀全文

美菲擬合作反制 遼寧艦經台灣 中美航母南海相遇

來源: 多元 2021年04月14日

美菲共同關切中國漁船在牛軛礁集結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日前已強調,牛軛礁是中國南沙群島的一部分,該礁及其附近海域向來是中方漁船的重要作業點和避風點。此時中共海軍遼寧艦航母編隊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訓練。在過去的罕見。此次遼寧艦經台灣附近後,可能與羅斯福號在南海「相遇」也引發關注。 閱讀全文

南沙群島牛軛礁船隻爭議 南海緊張升溫

來源: 多元 2021年04月14日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有關數百艘船隻在牛軛礁附近「非法停留」一事,菲國聲稱這些是大陸海上民兵船隻,一再要求這些船隻撤離但遭大陸拒絕。十二日起,美菲也將展開為期二周的聯合軍事演習,恢復去年因新冠疫情取消的年度演訓活動。 閱讀全文

許嘉棟》貨幣政策戒太遲與太猛

來源: 許嘉棟、聯合報 2021年04月13日

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開打,與各國經濟逐漸復甦之際,通膨更是為市場所擔憂,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撰文指出,資產價格飆漲可定義為「廣義的通膨」,物價除了民生物價(狹義的通膨)之外,還有股票與房地產等資產的價格,資產價格上漲也與資金過剩難脫關係。 閱讀全文

IMF提議對富人和新冠贏家徵收臨時「團結稅」

來源: FT 2021年04月12日

編者按:「團結稅」於1991年開徵(意指為建設東德義務所繳稅,只針對原西德地區的居民徵收),因為涉及違憲,於2021年1月起不必繳納或繳納降低額度的團結稅。據《金融時報》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對新冠危機期間興旺發達的高收入者和公司象徵性地增稅將會增強社會凝聚力,減輕因疫情而加劇的不平等。IMF此舉,試圖於疫情後,以徵稅方式解決歐盟貧富不均問題。 閱讀全文

歐洲有條件支持美國全球最低企業稅計劃

來源: FT 2021年04月12日

據《金融時報》報導,全球主要經濟體正接近就一套將徹底改變跨國企業稅制的原則達成一致。歐洲各國稱該協議必須搭配使它們能夠對科技巨頭全球利潤中的一部分徵稅的內容,目前相關談判正在快速推進。此前,法國和德國對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新路線表示了支持。 閱讀全文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