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與義新聞
頂新案之省思
頂新案之發展,除了法院的一審判決涉及現有法令是否週全與檢方舉證是否不足之爭議,還暴露國內諸多問題,值得國人冷靜省思。首先是如何維護食品安全問題。政府對食安之維護當然責無旁貸,但以政府人力與財源之有限,待處理與支出之事務又多,縱使政府可雷厲風行地整頓食安問題於一時,欲求其長期持續投入大量資源為食安把關,恐難寄以厚望。 閱讀全文
川普現象透露美國民主隱憂
儘管他的言論不斷衝撞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底線,儘管所有主流媒體都對他不假詞色,他在共和黨群眾中的支持度始終領先第二順位候選人15%以上。在川普對壘民主黨的希拉蕊之情境下,他在全國民調的平均支持度仍高達42%,落後希拉蕊僅僅6個百分點。 閱讀全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揭示三大難點
如此一來,不少問題在落實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實際上,12月中國審計署發布的穩增長跟蹤審計結果,截至10月份,鐵路、水利等重大建設項目進度緩慢延滯,有些項目完成10%都不到,便足以說明難點在於落實。因此,明年能否做到增長放緩中的結構轉型,加快改革又不至於經濟失速,還需對以下三個方面的難點有充分準備。 閱讀全文
大陸經濟發展的兩大關鍵議題
中國大陸經濟明顯步入新常態, 從最近公布的「十三五規畫」來看,官方將未來2016年至2020年的經濟成長目標訂在6.5%的底線,這與過去幾年動輒兩位數的經濟成長比較起來明顯降溫。儘管如此,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仍是與日俱增,因此其經濟成長的未來變化仍將是市場關注焦點。 閱讀全文
2016年全球經濟恐陷預測成長假象
全球經濟在多重結構性問題纏身下,多數時候都將處在困境,而聯準會主席葉倫所做的決策,若希拉蕊勝選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都將帶來深遠的意涵。在諸多結構性問題及不確定性下,僅有多個重量級運動賽事可為經濟或民眾心理帶來若干激勵。因此,各界切勿被預測數據的成長假象所惑,對2016年全球經濟仍應謹慎應對為宜。 閱讀全文
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面臨的挑戰
為期四天的2015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落幕,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旗下的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專門撰文提醒,雖然每年年底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是常態,但和往年兩、三天的會期不同,今年的會足足開了四天。 閱讀全文
中國應如何應對美國升息的影響
遲到的美國加息,終於在上周三變成現實。當天美聯儲自2006年來第一次升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範圍上調25個基點,至0.25% - 0.5%的區間,一舉結束了美國利率長期接近零的局面。美國的利息走向,從來是國際金融市場重點的關注。惟此次美國加息,特殊之處在於同中國經濟有緊密關聯。 閱讀全文
中國經濟既依賴國內政策也受制外部環境
2016年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在北京舉行“大國圖新 重啟增長”,經濟界精英共同探討中國經濟改革,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余永定演講表示,2016年將是中國開始實行“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在未來五年中,全球經濟可能會繼續改善,但也可能會出現反覆,作為已經完全融入世界經濟的第二個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不僅依賴中國國內的經濟政策,而且也受制於外部經濟環境,為了趨利避害,必須對未來數年中國經濟可能面對的外部風險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閱讀全文
歐盟應如何應對中國崛起?
烏克蘭無疑將會成為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新任領導人外交政策的主要焦點。這個東部近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讓-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及其委員會應該同等重視(甚至更加重視)一個更加遙遠的東方國家。 閱讀全文
美國宣佈停止杯葛亞投行
美國官員們宣告停止杯葛中國主導創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他們稱,已得到北京方面解決美方關切的承諾,同時中國還將“有意義地增加”其對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可能與亞投行構成競爭關系的區域性機構的出資。 閱讀全文
胡勝正:要以創新財政思維運用超儲
中研院院士胡勝正表示,我國超額儲蓄率明年升至15.93%,這是一大警訊,在民間投資趨緩下,政府應採取「創新的財政思維」,藉由特別預算將閒置資金引導至基礎建設,如此既可降低超額儲蓄、又可協助經濟儘速轉型。 閱讀全文
認清低薪問題成因 才能對症下藥
台灣人才素質不差,卻長期陷於低薪困境,已成為經濟成長之患。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15年IMD世界人才報告」,台灣在61個評比國家中名列第23,較前一年進步4名,但「人才外流」項目維持第50名低檔,顯示問題嚴重。先前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發布報告,也指台灣將在2021年成為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國家。低薪是人才外流主因之一,如何提升薪資結構,兩黨應該關切。 閱讀全文
央行想對市場說什麼?
美聯準會的最新升息決定、央行昨(17)日第四季理事會上降息半碼,走出分歧的結果。美聯準會升息之前,市場已有明確共識,12月會升息1碼,尤其經過9月經驗,此次市場更為明確,「聯準會不希望市場有任何『意外的反映』」。相對上,我央行昨天的降息決議,就讓國內市場非常意外! 閱讀全文
央行降息救經濟 彭淮南提4藥方
拯救台灣經濟,央行罕見連2季降息,更開出4帖藥方,一是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其次是擴大內需、推動治理改革;三是推動創新,朝研發、行銷兩端發展;最後是降低政策不確定性。央行今天召開104年第4季理監事會議,宣布再調降利率半碼,重貼現率調整為1.625%、擔保放款融通利率2.0%、短期融通利率3.875%,12月18日起實施。 閱讀全文
巴黎氣候協議能否拯救世界?
巴黎氣候協議能拯救人類文明嗎?有可能。這樣的背書聽起來也許不是很堅定,但在氣候問題上,我們確實很久沒有聽到這麼好的消息了。這份協議最終也許會和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一個下場,在當時看起來很不得了,結果完全沒有用。然而,這個世界後來發生了很多變化,最終促成了對全球變暖採取行動的意向,但求一切不要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閱讀全文
公私夥伴思維下的基礎公共建設投資
保險產業參與公共建設著眼於收益率,以具穩定現金流量為優先,如高速公路、捷運等。藉由民間投資興建公共建設,引進企業經營理念,改善公共服務品質,已成為國際趨勢。而為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政府已將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列為重要施政方向,具民間參與空間者,政府不再編列預算,優先以民間參與方式辦理。 閱讀全文
聯準會升息步調 不至於太過頻繁
一般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即將在本週啟動後金融危機時代的首度升息,不過各界注意的焦點卻是在聯準會的升息步調上。聯準會最近一次的啟動頻繁升息循環是在2004年的6月30日至2006年的6月29日,約25個月的期間。總計在2004年下半年起升息5次,2005年全年度升息8次,2006年則至上半年底升息4次。總共17次,每次升息幅度一碼,將聯邦基金利率由原本的1%,拉抬至5.25%。當時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也獲得 「Quarter Point Al」的稱號。 閱讀全文
中國為何要讓人民幣和美元“脫鈎”?
中國有關讓人民幣和美元“脫鈎”的新承諾凸顯出北京面臨的難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的行動可能會妨礙中國政府刺激經濟增長的努力。在有跡象顯示美國經濟日益走強的情況下,外界普遍預計美聯儲將於本週加息。與此同時,中國則反向行之,政府屢次降息,並採取其他措施放寬貨幣政策,刺激不斷減速的經濟增長。 閱讀全文
量化寬鬆VS.財政撙節
近年來,許多國家存在經濟衰退、失業率高、生產不振、財政赤字擴大、債務快速累積等諸症並存現象。面對此種多重複雜困局,在總體經濟政策上,往往採取截然不同作法:為了振興經濟,採取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貨幣政策;為了改善財政,採取撙節性(austerity) 財政政策。兩者目的迥異,政策取捨孰輕孰重,各有其支持者,不但受客觀環境與配套條件制約,也受意識型態影響。 閱讀全文
正視經濟自由化與GDP分配面的變化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完成國民所得統計修正,並公布去年GDP分配面的資料,結果顯示我國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的比重降至43.86%,與民國80年代前後的50%,差距日遠。值得注意的是,同期間日、韓受僱人員報酬比重雖也下滑,但降幅不及我們一半,可見我國所得分配不均,較之鄰國猶有過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