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與義新聞
台灣廉價菁英教育 削弱競爭力
台北市建國中學,堪稱國內明星高中之最,來自各地的三千八百名菁英學生,齊聚九十二個班。不過,這所最頂尖的高中,每年添購、維修教學設備的預算,只有一○八萬元,所以學生至今還在用美援時代的實驗桌。前一陣子,建中校長陳偉泓到韓國參訪,看到韓國政府傾全力培植少數菁英高中,故步自封的台灣,遠遠比不上。 閱讀全文
德國大學生 企業實習列必修
「希望理論和實務能相互輔助,這對我的職涯很有幫助,」波寧說。但她不確定將來是否待在釀酒產業,她想念碩士,也考慮往科技業發展。 閱讀全文
國際金融體系亟待改革
世界註定要陷入泡沫、金融危機、貨幣崩潰的無盡循環中。要適應這種循環。至少這是上周在美國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Jackson Hole)舉行的央行行長年會上,世界各國央行行長們的預期。這次會議由美國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組織,行長們在自身權威搖搖欲墜的尷尬中仍然撥冗出席。 閱讀全文
黃榮村:產業與社會發展出現嚴重「斷鏈」
2013財經立法高峰會昨天就教育改革與國際競爭力議題,邀請教育部、國科會首長與台大、政大等多位公私立大學綜合座談。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的黃榮村指出,一旦大學院校因招生不順而被迫關閉,卻不能自由處理校園土地,例如公立大學很難法人化,手上也沒有武器(錢),私立大學更為困難,這些都需要國人特別考量。 閱讀全文
瑞士成功之道 教育分流、專業追極致
離琉森市區四十分鐘火車路程、面對著湖光山色的麥柯昇馬達公司 (maxon motor),是全球極少數能生產火星探測器內馬達的秘密基地,廠房裡,老師傅帶著技職生,一起製作著全球唯有他們作得出的精密馬達;一旁研究室裡,大批從工廠學徒再進修後的工程師,不斷針對客戶要求設計出更輕、機能更強的特殊馬達 閱讀全文
教長:大學整併 短期內161→150所
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回應指出,要關掉大學不是那麼容易,短期內希望靠整併等方式,把國內大學數從一百六十一所減為一百五十所;教育部也會協助學校到外國找學生。 閱讀全文
南非財長呼籲積極應對新興市場危機
非洲最大經濟體的財政部長警告,全球高層政策制定者們必須更加積極地解決新興市場正在出現的危機,他呼籲對全球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採取更多行動。 閱讀全文
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作為全球經濟的增長動力,中國經濟的放緩引發諸多關注,這是週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對於中國經濟的衝擊幾何,合理的應對應該如何呢?在這篇文章中,林毅夫教授認為,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節節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外部的週期性因素所致,未來中國還有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維持每年8%增長的潛力,而中國高速增長的可能性也維繫於後發優勢。 閱讀全文
金磚四國錯失改革良機
在十年的熱捧之後,投資者突然開始冷落新興市場。“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經濟增長率急劇下降,經常賬戶惡化。令人驚奇之處不是蜜月的結束,而是它竟然能持續如此之久。 閱讀全文
學分綁學生 台灣高教輸在國際觀
「更適合台灣參考的,不是大國作法,而是歐洲二、三千萬人口以下的小國制度。」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趙光安說著他對台灣教育的憂心。 閱讀全文
教育三軌制、不斷層 德國一定強
在德國工業中,大學扮演研發和創新的重要角色。德國大學從事研發,不是為了拚論文數量,相反地,而是與企業緊密聯結,提出對企業發展有利的研發項目,造就了工業強國。 閱讀全文
四階段拚整併 法國高教「小而精」
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有一百六十二所大學,專家和社會有識之士都說「數量太多、實力分散」,教育部十年前就開始談整併,十年後大學數目不減反增。反觀法國,大巴黎地區約一千一百萬人口,有十三所大學,法國教育部官員也說,「大學太多了,我們本來去年底就要完成整併」。 閱讀全文
江揆:非公民不服從運動
大埔案與南鐵案比較聲援大埔公民團體連日攻破公署,終讓行政院長江宜 樺「凍袂條」,昨高分貝痛批,此舉絕非公民不服 從運動。江揆說,任何民間團體不能將自身看法當成絕對正義,凡是與其訴求不同就當成惡法,公民社會的民主討論不該如此! 閱讀全文
大埔案農團4訴求 江揆4回應
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在院會回應大埔案及農民團體自救會訴求,他表示,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是不能把個人或個別團體對某修法的看法,當作絕對正義,只要和他訴求不一致,就當作惡法。 閱讀全文
區段徵收存廢 立院開議討論
苗栗大埔案引發區段徵收存廢的討論。民進黨團則已決定將區段徵收修法列為下會期優先法案,包括哪些地方適用區段徵收、發回比率,及若地主不願參與開發有何解決機制等都納入修法檢討範圍。 閱讀全文
貧富差距擴大原因何在
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處於經濟繁榮時,沒什麽人會過度操心最富的1%人群在這種繁榮中享有的份額在持續擴大。而在美國進入衰退、英國跌入財政鴻溝以及歐元區面臨生存危機(還有全世界銀行家的可恥行徑曝光)之後,再也不是只有極左人士才對收入不公感到焦慮了。 閱讀全文
李鴻源:大埔、南鐵 類似的區段徵收
內政部長李鴻源昨晚指出,苗栗大埔案與台南鐵路東移案,基本上是兩個很類似的「土地區段徵收案」。兩者因抗爭團體有不同屬性,而出現不同社會觀感。如果地方政府都能有效溝通、落實對拆遷戶的安撫與照顧,相信被接受的程度會相同。內政部次長蕭家淇說,大埔案的抗爭力道大,和外力介入有關。感覺上,大埔案背後好像有一個,有計畫、有組織的反對力量,例如這些反對的民間團體,偶爾也會出動戰車宣傳,這似乎與政治的選戰有關,有一股力量召集。 閱讀全文
周小川:貨幣政策 不會大調
大陸當局是否會放鬆貨幣政策來保增長,深受關注,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昨(19)日表明,今年下半年將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有大的調整,如果有需要作一些調整,也只會是微調。 閱讀全文
曾巨威主張分區課稅 財部說難
國民黨立委曾巨威主張奢移稅「半修半廢」,分區實施,並轉成按實際利得課稅。但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教授黃耀輝質疑「不分區立委竟提分區課稅」,「表面是修、實際是廢」,最終廢掉奢侈稅,實價課稅也動不了。 閱讀全文
財部打囤房 擬課「買房稅」
財政部公布奢侈稅報告,全國超過66萬人持有三棟以上房屋,顯示「囤房現象嚴重」。財政部傾向,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未來除了打炒房,也要打「囤房」。名下持有三屋以上的多屋族,財政部不排除選擇在奢侈稅、印花稅或契稅上,對多屋族課徵「買房稅」。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