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公與義新聞

公與義新聞

柴契爾偉大或貪婪 英報兩極

來源: 中央社 2013年04月10日

今天出刊的英國報紙對已故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評價兩極,部分報紙頭條封她為民族救星,也有報紙稱她是貪婪的建築師。 閱讀全文

教育部人才白皮書初稿建議 12年國教免學費「排富」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4月10日

教育部昨公布「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質疑十二年國教免學費一年花了兩百多億元,把原本修法增加的每年兩百多億教育經費都花光了,建議若無法另籌經費,就應盡速研議免學費設「排富」條款。 閱讀全文

推動教育改革 「鬆綁」不如「重綁」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4月10日

對於推動台灣的教育改革,為人才培育找到新的機制與辦法,過去大家一直是由「鬆綁」的角度切入,希望藉此讓僵化的制度能有所改善,不過「鬆綁」還是在原有的模式與架構下推動改革,我認為反而是要透過「重綁」思維,才是面對未來不同的客觀環境下更為有效的辦法。 閱讀全文

北韓連續劇 大國忙角力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04月10日

如果過去北韓金正日導演的是野台戲,而這次金正恩所策畫的就是連續劇。野台戲通常由導演心境的隨興所至,演員隨興的演出,並在無預警的狀況下謝幕;而金正恩的連續劇,卻是曠日廢時、高潮迭起,讓外界摸不著頭緒。而最讓人驚訝的是北韓竟然事先預告連續劇的結局,讓觀眾在惶惶不可終日下,等待結局的來臨。 閱讀全文

如何評估柴契爾政治遺產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3年04月09日

瑪格麗特•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是英國自19世紀末期以來在和平時期最重要的首相。她推翻了有關政府與市場之間關系的基本假設,從而轉變英國政治版圖。 閱讀全文

國研中心政策研究何去何從?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4月09日

幾個月前,和韓國的一些學者接觸,他們深信韓國最近十多年來整體表現超越台灣的最主要原因,在於智庫角色的充分發揮及政策研究的落實,讓政府可以有全面性的思維,並且每個重要的政府單位都有能夠作政策規畫的智庫,讓它們的政策推出時,就掌握到該有的資訊和作判斷所需要的沙盤推演。國研中心未來不僅要在學術和政策研究中找到平衡,更重要的是帶領國內政策研究的質量,讓政府重視這個領域對其政策考量和制訂的關鍵角色。 閱讀全文

教育部人才白皮書建議 重新重視二專

來源: 中央社 2013年04月09日

今天公布的白皮書初稿,強調重新定位「高職」。文中指出,高職過去是為就業準備的「終結教育」型態,重視單位行業的技術專精訓練;但隨著廣設大學,如今只有15%的高職生不繼續升學,與原先定位有落差。 閱讀全文

蕭習會 蕭倡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4月09日

前副總統蕭萬長昨天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舉行「蕭習會」,蕭萬長說,台灣不應缺席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對這個區域「是資產不是負債」;他也希望大陸「找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閱讀全文

英國柴契爾夫人病逝,柴契爾主義扭轉英國經濟

英國柴契爾夫人病逝,柴契爾主義扭轉英國經濟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4月09日

柴契爾夫人一九七九年上台後,力行保守經濟政策,被稱為「柴契爾主義」,這套政策徹底改變了英國的經濟,她的繼任者,不論是保守黨或工黨的首相,都深受影響。 閱讀全文

習近平警告:不准任何人搞亂亞洲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3年04月08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不能允許任何國家把亞洲搞亂。最近幾周朝鮮半島緊張升級,擁有核武的朝鮮威脅稱,即將對美國及其盟友發起攻擊。習近平周日在中國一個商務論壇上發表演講時,對中國的盟友朝鮮發出上述含蓄譴責。來自亞洲、非洲和歐洲的數十名國家領導人出席了博鰲亞洲論壇。 閱讀全文

中國經濟未來荊棘密佈

中國經濟未來荊棘密佈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3年04月08日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將會放緩,甚至是劇烈放緩。這不是心懷惡意的外人觀點,而是中國政府的觀點。問題是放緩的過程將是平穩的還是劇烈的。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關乎中國的未來,也關乎世界許多國家的命運。 閱讀全文

IMF總裁稱讚日本刺激政策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3年04月08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表示,寬松貨幣政策和“非常規措施”已對全球增長起到了推動作用,“日本央行剛宣佈的改革措施是朝這一方向邁出的可喜的又一步”。她昨日在中國海南島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做出此番表態。 閱讀全文

多邊主義正在走向死亡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3年04月07日

自冷戰結束以後,歐洲人一直深信,全球共識是存在的,國家主權的重要性在不斷下降。美國和新興國家的行為表明,實則不然。強權政治正在回歸。多邊主義正在死亡。 閱讀全文

世貿組織應警惕被邊緣化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3年04月07日

中國缺席美國自貿協定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3年04月03日

這兩項談判反映了一種不同的全球治理思路。多哈回合貿易談判久拖不決,還有氣候變化、輕武器以及其他許多問題的談判也陷入了類似僵局,這些都導致人們極度懷疑在重大問題上達成全球協議的想法是否可行。 閱讀全文

FT社評:必須與朝鮮保持對話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3年04月03日

要緩解當前緊張局勢,最重要的一步,是與平壤方面恢復接觸,即便只是討論一些相對次要的問題。這可能意味著,美國和韓國不得不放棄以朝鮮無核化作為恢復會談的先決條件。盡管這一點仍然應該是最終目標,但絕大多數專家認為,無核化共識在當前局勢下難以達到。盡管與這樣一個流氓國家打交道令人不悅,但保持交流渠道暢通是保證未來和平的唯一希望。 閱讀全文

張金鶚:實價課稅是必走之路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04月02日

張金鶚提出的5大目標,包括加速都市更新,創造社會共贏,並希望藉由健全房市機制,保障弱勢居住權的居住正義。他也期待能藉由社區與專業參與,營造公共利益優先的NGO公民社會。 閱讀全文

英金融時報︰台灣薪資凍人才失 西進苦果

來源: 自由時報 2013年04月01日

英國金融時報三十一日題為「中國導致台灣人才外流(China causes Taiwan brain drain)」的報導指出,台灣當前薪資成長停滯,起因是二十年來製造業外移中國,去年經濟雖成長,但薪資經通膨調整後反減少一.六%,薪資倒退後果就是台灣現正面臨人才嚴重流失危機。 閱讀全文

塞浦路斯的一池春水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04月01日

歐洲金主們對援助塞國的條件中,最特別的是「存款戶減記」,這是過去從未出現過的條件。雖然在法令與理論上,除了存款保險額度以內的存款戶,能受到百分之百保障外,其餘高於此金額的存款,原本就不受保障。 閱讀全文

資本無限制跨國流動是個失敗的實驗

來源: 紐約時報中文版 2013年03月30日

無論塞浦路斯危機最終如何收場——我們知道肯定不會好看;只是不知道這種難看會以什麼形式呈現——有一點是肯定的:接下來的日子裡,這個島國將不得不對資本的出入動向實施相當嚴厲的管控,可能要持續數年。 閱讀全文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