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公與義新聞

公與義新聞

前白宮國安會資深主任貝德:未來4年美中台正面發展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2年11月20日

歐巴馬去年提出亞洲再平衡政策,中方官員和學者質疑他的用意,貝德指出,無論是以亞洲為重心或再平衡,都不該被視為圍堵中國的策略。他表示,中方應接受「再平衡」的真正用意,美中關係在歐巴馬新任期不會出現震盪,未來幾年美國經濟實力增強,大陸成長放緩,兩國成長曲線交會,將使「美國衰退,中國崛起」的說法不具說服力。 閱讀全文

FT社評:習近平應當啟動中國改革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2年11月16日

習近平的開場白隨意、坦誠,為他接下來的講話定下了基調,並與前任胡錦濤略顯機械的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他談到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習近平說,“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存在貪污腐敗、脫離群眾等問題。在他的講話中沒有前任胡錦濤所常用的意識形態口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僅出現了一次。他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比較輕松的現代領導人。 閱讀全文

中共對台政策的變與不變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11月15日

作為第三代領導人的江澤民,在建黨八十周年、中共十六大等場合發表演說時,也持續將「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與推動現代化建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並列三大歷史任務。可見對台工作在中共當局的政策比重。 閱讀全文

胡錦濤「科學發展觀」列入黨章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11月15日

中共十八大昨天以舉手表決方式,全數同意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報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和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無人反對或棄權。在黨章修正案中,列入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成為黨的行動指南,同時也把生態文明建設、改革開放一併寫入。 閱讀全文

新一屆中共政治局常委亮相 習近平居首共七人

新一屆中共政治局常委亮相 習近平居首共七人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2年11月15日

決定中國未來走向的權力核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終於公布!一如先前媒體預測,常委人數由九人減為七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走上記者會舞台的中央,首先由總書記習近平領隊進場,總書記習近平接著介紹其他六位常委,按照介紹順序為內定接任為總理的李克強,接著是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根據中共傳統,以上常委出場順序也代表在黨內的政治地位排名。 閱讀全文

胡裸退 習為首七常委全面接班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11月14日

中共十八大閉幕前夕,北京官場流出一分新的人事名單。新名單中,胡錦濤將「裸退」,即卸下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一職,以習近平為首的新政治局七常委將登場,全面接班。按這分人事名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將由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王岐山七人組成。 閱讀全文

吳敬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是經濟改革的頂層設計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 2012年11月13日

2012年已經接近尾聲,離實現在2020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還有七年多一點的時間,基本上到“十三五”就要完成這一目標,任務重,時間緊迫。為了實現這一設想,吳敬璉認為除了要儘快形成改革共識,在改革策略上,要更加重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並注意與從下而上的改革試驗結合起來,實現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的良性互動。 閱讀全文

「中共十八大權力傳承與政策動向」國際研討會紀錄與整理

2012年11月13日

國策研究院於11月12至13日與陸委會合辦「中共『十八大』權力傳承與政策動向」國際研討會,主旨在深入探討十八大後中共領導班子權力傳承,其新局面、新政策將對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社會、國防、外交可能帶來之改變,及區域安全、全球情勢的影響。 閱讀全文

有感經濟 須結合在地就業與生活福祉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11月13日

在一九七○至一九八○年代,台灣曾經歷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等重大挫折,又遭遇兩次能源危機衝擊,處境危殆非今時可比,但台灣卻能履險如夷,安度難關,其關鍵就在於全民有共同努力的方向與不屈不撓的奮進精神。相較之下,今日台灣各種條件遠勝過去,人民的熱情及企業活力亦未消失,問題核心是須找回台灣發展的方向與前進動能。 閱讀全文

對十月中國宏觀經濟數據的質疑-十八大與中國經濟周期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2年11月13日

近期10月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又超預期。數據基本上延續了9月的啟穩回升趨勢,工業生產、消費、投資等增速出現上升,特別是鐵路、道路運輸業在財政刺激的帶動下,大幅反彈。但筆者對於中國經濟如此快速回升,仍存有疑問。試想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美國面臨財政懸崖風險,歐盟下調明年歐元區經濟零增長之際,中國經濟就憑基建投資就能一枝獨秀? 閱讀全文

選後美國再臨財政懸崖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2年11月13日

本周二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競選連任成功之後,投資者們紛紛猜測今年底美國是否會跌落財政懸崖,這是因為美國目前正面臨三大難題——撞上債務上限、小布什時代減稅政策到期以及事先計劃好的削減開支計劃。 閱讀全文

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眼裡的正義

來源: 紐約時報 2012年11月13日

一般而言,經濟學的根本問題是資源配置,其核心的追求是“效率”而非“公平”。然而,與多數經濟學家們不同的是,阿瑪蒂亞·森一生的學術研究興趣都集中在,讓經濟學理論為增進社會公平,特別是消除貧困服務。 閱讀全文

中國十倍速成長後的「補課」

來源: 《中國時報》楊渡 2012年11月09日

今年中共十八大的召開,吸引全球一千七百多名記者,全世界都在注目中共新的領導班子如何組成,這個班子是否有新的政策,他們會如何因應未來體制改革的挑戰,中國的未來走向何方?這些都將牽動全世界的走向。 閱讀全文

追問中國改革道路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2年11月08日

經濟增長並不等於長治久安。從國際經驗來看,發展中國家邁入中等收入國家之後,如果繼續重復以往發展模式,往往步入經濟停滯甚至社會矛盾爆發的高峰期,往往無法順利進階年收入一萬以上的高收入國家行列——這也是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它往往具有增長停滯、貧富不均、腐敗橫行、就業困難、社會動盪等特徵。 閱讀全文

美國大選和中國換屆後的中美關係

來源: 紐約時報 2012年11月08日

鑒於貝拉克·歐巴馬總統連任成功、中國即將進行領導人換屆,亞洲的分析人士表示,歐巴馬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為美國在亞洲地區找到一個合適的戰略和經濟定位,這個定位既要能被自己強大的盟友網絡接受,同時又不疏遠中國。 閱讀全文

十八大開啟中國領導層換屆進程

十八大開啟中國領導層換屆進程

來源: 紐約時報 2012年11月08日

為期一周的黨代會將會完成漫長而不時充滿爭鬥的領導層過渡,現任領導人胡錦濤將由其既定繼任者習近平代替。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進行,習近平及其他六名最高領導人將於下周四與公眾見面。 閱讀全文

歐巴馬贏得連任,將面對一個嚴重分化的美國

歐巴馬贏得連任,將面對一個嚴重分化的美國

來源: 紐約時報 2012年11月08日

周二,Barack Hussein Obama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勝後在芝加哥發表演講。他說:“在今天的選舉之夜,是你們,美國人民提醒了我們,儘管我們的道路艱難,儘管我們的征程漫漫,我們選擇了自己,我們贏得了戰鬥;我們深知,對於美利堅合眾國來說,最好的時代尚未到來。” 閱讀全文

歐巴馬連任,牽動全球經濟局勢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11月08日

美國總統歐巴馬連任成功,牽動全球經濟局勢。國內學者分析,現行美國各項財經政策可望延續,包括台灣、歐盟等主要經濟體可以「鬆一口氣」;但美國政府在年底前是否削減支出、終止減稅(也就是所謂「縱身躍入財政懸崖」)?將成經濟隱憂。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歐巴馬勝選,財經政策可望無縫接軌;中國大陸十八大今天登場,習近平接班大勢底定,兩大經濟強權的政治不確定因素一一消除,台灣可以鬆一口氣。 閱讀全文

翁啟惠:中研院將扮產業與學術溝通平台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11月08日

台灣人才失衡問題已提升到國安層級危機,引起國人嚴重關切,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今天在立法院承諾,今後中研院將扮演產業界與學術界之間的溝通平台,把產業需求及學術研究結合在一起,帶領國家走出人才失衡困境。 閱讀全文

胡習交接:和平發展需要民主驗證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11月07日

胡溫十年,在兩岸關係上有大突破,但亦有大盲點。二○○五年的連胡會,將兩岸關係帶上「和平發展」的道路,這是扭轉乾坤的一手;但胡溫體制原以簽成《兩岸和平協議》為任內目標卻未完成,則一方面是由於台北馬政府的猶豫,另一方面更因胡溫未能及時作出更進一步的論述調整。 閱讀全文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