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與義新聞

余永定:中國在危機中如何自處?
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深化,美國和歐洲都實施了一定程度的量化寬松或“準量化寬松”政策,即美國的QE3和歐洲央行宣佈的“直接貨幣交易”計劃。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巨額外匯儲備同時又大量購買美元資產的中國如何自處?
閱讀全文



社科院余永定:台拚人民幣中心別期望太高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正式上路後,各界高度期待台灣能比照香港模式,積極發展成為下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對此,大陸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6日表示,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不然會失望。
閱讀全文


G20峰會警告美歐債務問題
外界並不指望這場工業國和新興經濟體的盛會能達成任何重大協議,因為會議召開在周二美國大選揭曉之前,中國的領導層換屆也將於下半周開始。數位重量級官員,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F·蓋特納(Timothy F. Geithner)、以及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行長馬里奧·德拉吉 (Mario Draghi)都未出席。除了歐洲的經濟停滯、以及美國有關財政計劃的政治僵局,中國能對全球需求增長如何做出貢獻也
閱讀全文


劉兆玄:政府不要畏懼抨擊
劉兆玄表示,中央推動無感政策,地方才有有感服務,包括近年來地方政府大力爭取舉辦燈會、國際賽事、博覽會、表演等,讓民眾免費觀賞;民眾對地方舉辦的活動很有感,但對經費來源無感,其實這些活動經費很多都是來自中央政府。
他認為,政府不要畏懼抨擊,政治領袖應把視野放得更深更遠,靠堅強決心和意志力,超越一時的負面批評;不過,如果有感政策不能持續創新,等新鮮感一過,民眾不只對政策無感,甚至會變成惡感。
閱讀全文

中國經濟高成長 貧富懸殊敲警鐘
中共十八大將在11月8日召開,只是隨著大陸經濟增長,貧富差距與收入分配的不公,正加劇大陸經濟矛盾與社會矛盾,甚至已到了臨界點,新一代領導人如何在新形勢下堅持改革市場經濟的開放路線,將是以「習李」為體制的下一代接班人最大挑戰,也牽動全球敏感經濟神經。
閱讀全文


國會整體改革 就趁現在
我們期待立委要專業監督政府,人民和媒體同樣要用心監督立委,徹底體檢國會亂象的根源。我們必須啟動國會改革,思考如何鞭策調教出能替人民監督政府的立委,而不是濫用民粹,整整立委當看戲來化解自己荷包不漲的怨懟。否則,你這裡刪他一兩百萬元,他可能會用別的方式,從國庫直接或間接挖掉一兩千萬元,到頭來我們還是輸家。
閱讀全文


專訪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康納曼
康納曼現任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與伍德羅威爾森學院公共事務教授,並兼任希伯來大學理性研究中心研究員,他在心理學上的成就挑戰了判斷與決策的理性模式,被公認為「繼佛洛伊德之後,當代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他的跨領域研究對經濟、醫學、政治、社會與社會心理、認知科學有深遠影響,被譽為行為經濟學之父。
閱讀全文
歐元區減債努力或徒勞無功
希臘及其國際債權人仍然就降低希臘的預算赤字進行着緊張談判,而本周一由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公布的新數字卻表明,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會是徒勞無功的。歐盟的數據機構歐盟統計局(Eurostat)發佈的數字顯示,那些在填補預算赤字方面取得了最大進展的國家,特別是希臘,總體債務負擔在經濟規模占的比例也變大了。
閱讀全文


奢侈稅不能輕言退場
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上路之後,房產交易價格益趨透明,而且對房價不合理炒作,達到抑制效果,因此對已實施一年半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即奢侈稅),立委及業界主張已達成階段性目標,多建議廢止,此話題再度引起社會大眾關注。奢侈稅是否達成預定的效果,應從其立法初衷談起。該條例的立法說明即強調「房價不合理飆漲」,與「房屋短期移轉稅負低,土地短期交易未課徵土地增值稅」........
閱讀全文


從軍公教待遇談四個改革觀念
閣揆陳冲迅速拍板,宣布政府將負起勞保的最終支付責任,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則改依弱勢原則發放,大砍九成。這兩項改革,前者未必使勞工鼓掌稱慶,後者則可能讓軍公教感到鬱卒;但從改善陳年制度及平衡階級差異看,都跨出了重要且正確的一步。
閱讀全文


九月景氣燈號好轉的虛與實
景氣燈號的目的在呈現台灣總體的景氣,因此必須綜合各部門的景況編製一份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目前經建會是綜合九項指標來編製這一判斷分數,這九項計有:貨幣總計數M1B、直接及間接金融、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非農部門就業人數、海關出口值、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製造業銷售值、批發零售與餐飲營業額指數。
閱讀全文
短線操作是經濟發展絆腳石
201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席姆斯,以「金融危機以來的貨幣政策與通膨風險」為題演講指出,民主國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正處於艱困時期,經濟成長遲緩的損失已經發生,卻還沒有決定由誰埋單或犧牲哪些人,民選的政治人物為了選票,往往避免處理這些議題,但這將抑制經濟的成長。台灣最近因勞保基金財務危機、勞保與公保退休所得替代率落差極大及軍公教退休人員發放年金慰問金等爭議,吵得沸沸揚揚。大師此話可說一語道出台灣當前的困境。
閱讀全文


專家獻策:「有感」施政 興利重於防弊
薛琦首先推崇來台參加大師論壇的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姆斯(Christopher A. Sims)對當前財經問題精闢的觀察,他指出,目前國內正面臨席姆斯所言的艱困時期,因此馬總統提出「原則開放、例外管理」的新財經政策思維,要用最大可能的鬆綁對外來投資的限制,讓台灣擺脫經濟困境,不只是鬆綁外來資金的限制,鬆綁對自己的限制更是重中之重的事。
閱讀全文

胡錦濤講話四個方面值得特別關注
胡錦濤在中共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許耀桐認為,這個講話體系宏富、博大精深,觀點鮮明、思想深邃,講話全面回顧了黨的十六大以來十年的光輝歷程,高度肯定了我們的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對於把握、領會即將在下半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所肩負的使命和面臨的新任務,具有重大的指導和啟迪作用。
閱讀全文

科學發展觀 將列中共全黨指導思想
由於十八大是代際交替,消息人士說,中共黨內已有共識,讓薄案在十八大前進入審判階段。就剛閉幕的政治局會議來說,政治報告及黨章最後修訂是主要熱點,「其中部分內容,或讓海外人士驚艷」,如政治報告內涵,可能加進更多政改,兩草案將在十一月初送進十七屆七中全會定案。
閱讀全文



學術匯整台灣經濟政策走向
美國經濟學家沙金特教授(Thomas Sargent)與席姆斯(Christopher A. Sims)教授以他們在「總體經濟因果關係的實證研究」方面的貢獻,在二○一一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繼日前沙金特應聯合報系經濟日報之請到訪之後,席姆斯也在今日會見各界,對於正在積極尋找因應經濟困局對策的台灣,大師的來訪正當其時,預料將再度引起相關理論的探索與討論。
閱讀全文


勞保條例修正 陳冲:政府負最終責任入法
勞保即將在2027年瀕臨破產,朝野立委相繼提案修法,要求政府比照其他保險,扛起勞保最終支付責任。行政院長陳冲今天(23日)表示,會整體思考「勞工保險條例」修法,重新規劃保險相關要素,期盼健全經營機制,並將「政府負最終責任」。
閱讀全文


改革必須開源先於節流
如果我們的稅改,能夠符合「公平正義」;進而台灣創下全球最低的國民租稅負擔率能被提升到合理的國際水平,則所謂「福利吃垮國家」的說法將成迷思。福利如果會吃垮國家,也只有在稅收餓死國家時才會發生。治病要找病因,改革也要尋根本。任何涉及資源再分配的改革,不可能不碰觸「階級」。社會保險之所以始於德國,乃因俾斯麥憚於勞工運動的政治壓力,而逼迫資本家妥協,以開源來緩和社會矛盾。但台灣忘了這個源頭,以致於任何迴避階級的改革注定失敗,只能讓位給不改革、假改革,甚至反改革了。
閱讀全文


李鴻源:施政不會有特效藥
內政部長李鴻源今天說,施政不會有特效藥,應該腳踏實地一步步把事情做出來,「大家給我們一點時間,一定會有具體成效」。李鴻源上午到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備詢,會前受訪表示,很少去想「民眾對內閣施政是否有感」的問題,只是努力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
閱讀全文


2011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姆斯:台灣經濟問題 我沒妙方
二○一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姆斯發表專題演講。昨天馬英九總統接見席姆斯時說,在台灣遭遇經濟不景氣的此刻,席姆斯訪問台灣,「帶給我們許多期待」,希望席姆斯提供寶貴建議。不過,席姆斯很客氣地說,他對台灣經濟問題沒有「妙方」(easy prescription),因為他不是這方面的專家,而且現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