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公與義新聞

公與義新聞

評析台灣薪資變化的三個十年

評析台灣薪資變化的三個十年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10月15日

我們認為這十年來台灣經濟之所以陷入停滯,民眾的薪資難以提升,其根本原因為台灣在全球化生產鏈裡,一直處於代工的地位,代工模式使得台灣不少電子、資訊產品的產量雖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所創造的附加價值(value added)卻日益微薄。附加價值至終是要分配給各生產要素的,其愈微薄則分配給受僱人員的薪資就不可能提高,這個道理至為明顯。 閱讀全文

馬凱:病急捨良方 其愚何可及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10月12日

此外,台商回流除勞工、土地,其技術人力常為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受限於嚴苛的陸勞管制,無法隨廠來台,則根本無法生存發展。這與上述聚焦需求最宜以自由經濟示範區畢其功於一役;而後者復能帶進大量民間開發資金及跨國企業來此投資,其利不可勝計。這樣的良方在此最佳時機正放在政府的手邊,若連唾手可得的良方都望望然而去之,其愚豈可及? 閱讀全文

「自由經濟示範區」應審慎規劃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10月08日

「自由經濟示範區+本外勞基本工資脫鉤=?」這個問題,簡單的答案就是陳揆曾不經意提出的「虛擬境外」理念。比較完整的答案,則是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對外的說明:「自由經濟示範區」草案將針對外資與陸資,實施兩套管理模式。示範區的外商可享有超越世界貿易組織(WTO)待遇;陸資則享有WTO平級待遇。 閱讀全文

中研院劉遵義院士開藥方,擴大公共投資

中研院劉遵義院士開藥方,擴大公共投資

來源: 中央社 2012年10月05日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昨天歡度50周年慶,海外院士劉遵義受邀發表「台灣長期經濟發展」演說。演講前,劉遵義與同是貴賓的前副總統蕭萬長互動熱絡。 閱讀全文

蕭萬長:沒見過台灣這樣無力、茫然

蕭萬長:沒見過台灣這樣無力、茫然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10月04日

〝顯示經濟正陷入坐困愁城的變局,瀰漫迷失方向的焦慮不安。〞 景氣燈號連10藍,各界批評聲浪不斷,前副總統蕭萬長上午表示,他參與見證台灣經濟發展半世紀,沒見過社會如此充斥無力與茫然,顯示台灣經濟正陷入坐困愁城的變局當中,瀰漫著迷失方向的焦慮不安。 閱讀全文

談這波不景氣 朱敬一:會像拖很久的感冒

談這波不景氣 朱敬一:會像拖很久的感冒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10月04日

茂德昨日傳出向中科管理局申報裁員上千人後,隨即成為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朝野立委質詢焦點,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答詢時指出,茂德這波裁員與三年前DRAM產業不景氣有關係,「雖然今天才發生,但業界並不意外!」面對立委黃志雄追問未來景氣趨勢,他表示,金融因素造成經濟蕭條,就像是拖很久的感冒,以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為例,就花廿年才恢復。至於這波金融海嘯的後續景氣發展,不應該由國科會主委研判。 閱讀全文

政務委員薛承泰:少子化、高齡化,13年後健保可能拖垮政府

政務委員薛承泰:少子化、高齡化,13年後健保可能拖垮政府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10月04日

國民黨中常會昨天邀請薛承泰就「二○二五年(人口結構)」提出專題報告。他認為,如果台灣沒有正視人口現象,受到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的影響,十三年後,大學可能崩盤、健保將拖垮政府、老年人長照制度也將面臨無人照顧的窘境。 閱讀全文

嚴長壽:技職教育要找回核心價值

嚴長壽:技職教育要找回核心價值

來源: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2012年10月02日

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10月1日應邀在教育部技專校院國際化研討會演講,以「我的臺灣技職想像」為主題,嚴長壽表示,未來技職教育要找到核心價值,並站在國際上更高的角度看,才有可能永續經營。 閱讀全文

打造幸福經濟

打造幸福經濟

來源: 經濟日報 2012年10月02日

北歐人怎麼辦到的?他們全都採取積極的勞動市場政策、包括彈性工時、學校-職場實習制,和密集的就業訓練與媒合。同樣的,在長期預算危機中,德國、瑞典和瑞士的預算幾近平衡,3國都採用隨景氣調整預算平衡的財政規則,並實施控制福利支出的措施,例如退休年齡至少65歲,使退休金支出遠低於訂在60歲或更低的法國和希臘等國家。 閱讀全文

證所稅長期持有優惠 門檻嚴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10月01日

「核實課徵」制的對象,為出售10張以上102年以後掛牌的初次上市、上櫃(IPO)股票;出售未上市、櫃股票;賣出100張以上的興櫃股票;非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以15%分離課稅,若長期持股滿1年以上稅率減半為7.5%課徵,IPO部分持有超過3年,稅率可再減半為3.75%。 閱讀全文

「產值極大化」與「就業極大化」的抉擇

「產值極大化」與「就業極大化」的抉擇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10月01日

陳內閣成立以來,一直被外界批評「無感施政」,認為是執行力的問題。對於執行力不佳,檢討出來的原因很多。固然內閣的執行力有應檢討之處,然而更應嚴肅面對的是,沿用幾十年的經營目標「產值(GDP)極大化」是否該改弦更張,大開大闔地轉為「就業極大化」,好讓多數股東確實感受到經理人的經營成效。 閱讀全文

彭淮南︰救經濟 不能只抓一味藥

彭淮南︰救經濟 不能只抓一味藥

來源: 自由時報 2012年09月27日

彭淮南昨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業務報告,他指出,若美國財政懸崖生效,預估會增加兩百萬失業人口,經濟搞不好會變負成長,相信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兩黨會處理好這個問題;至於歐債危機,這是長期問題,雖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但仍會解決。彭淮南表示,台灣是小型高度開放經濟體,假如出口成長降低,工業生產也會下滑,進而影響就業,但根據他得到的訊息,九月前三週出口表現相當好,有兩位數成長。 閱讀全文

推動服務業 不能老是空包彈

來源: 經濟日報 2012年09月26日

我們呼籲行政院,活化「行政院服務業推動小組」的運作,應積極排定議程,主動挑選需要跨部會推動的產業或議題去協調處理,例如排除障礙推動醫療美容產業、推動一所國際著名大學來台設立分校、建立讓服務業研發可以抵減租稅的務實措施;不要成為聊備一格的空包彈,還要疊床架屋地另外成立甚麼「跨部會航空城推動小組」。 閱讀全文

陳揆感謝鞭策,拋出經濟短中長程計劃

來源: 自立晚報 2012年09月24日

關於產業結構調整,陳院長指出,臺灣在八零年代從勞力密集轉向資本密集,在勞力密集時代,勞工可以分享經濟成長的結果;到資本密集時代,則提供資本的企業主,較有機會分潤成長的果實。另一方面,因技術未能自主,生產附加價值不高,或只是代工生產中間財,企業所得利潤不多,員工薪資不易調整,就業機會也增加有限。 閱讀全文

人才危機癥結何在

人才危機癥結何在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9月21日

台灣的大學教育普及率名列世界前茅,大學排行榜每年進步,以台大為例在很多國際評比都領先亞洲多數國家大學,台灣各大學的教授多半畢業於西方著名大學,陣容非常的強,台灣年輕人在國際性各種科技和創意競賽中的表現更是傑出。為什麼很多人認為台灣正在鬧人才荒,其癥結在哪裡,我們不妨從各方面稍做檢討 閱讀全文

彭淮南:QE3沒QE1強

彭淮南:QE3沒QE1強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09月20日

彭淮南分析,美國物價平穩,但失業率高,且經濟成長動能偏低,官方利率卻接近零,在沒有用傳統利率政策使用的空間,只好透過印鈔票來買債和MBS,壓低利率,讓資金趨向股市等風險性資產,進而因財富效果帶動消費和投資。 閱讀全文

珍惜與發揮全球第一的特色

珍惜與發揮全球第一的特色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09月20日

早期的台灣,因四小龍身份而被世界競爭力報告主持單位所關注,台灣曾經延續多年都是靠著經濟的高成長,為世界級的競爭力排名開創新地位,國人也以每年的世界排名作為檢視政府績效的準則之一。隨著中國大陸崛起,亞太地區政經出現結構性改變,台灣產經條件亦步入工業化新興國家態勢,台灣內部亦面臨許多產業轉型、結構性改變的挑戰,國際調查小組搜集到的「生硬統計資料」,台灣差別人一截,排名自然難以樂觀。 閱讀全文

尊重就業市場,重新活化青年職涯規畫

尊重就業市場,重新活化青年職涯規畫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9月18日

我國青年就業問題的根源是高等教育盲目擴張,大學畢業生數量遠遠超過台灣產業發展所能負荷。回顧一九八○年代以前,政府將中等學校以上的教育視為人力資源政策的一環,並視產業發展需要,嚴格控管大學校數與科系的設置。如此雖限制民眾讀大學的自由,卻能避免國內人力資源結構與產業發展脫節,而那時候青年失業率也大致能維持在五%以下。 閱讀全文

管中閔:產業結構改革才有救

管中閔:產業結構改革才有救

來源: 中央社 2012年09月18日

管中閔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台灣不能重蹈「兩兆雙星」覆轍,限於國家預算及舉債上限,政府目前也沒辦法如大家期待,像南韓、大陸一樣,採用降稅、降息等措施提振經濟。 閱讀全文

劉憶如評美國QE3與歐洲OMT

劉憶如評美國QE3與歐洲OMT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9月17日

繼九月六日歐洲央行宣布政策猛藥OMT(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之後,美國緊接著於上周四(九月十三)第三度祭出非正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歐洲的OMT解決的是燃眉之急;而美國的QE3則顯示經濟復原情況不如理想。因此,市場上雖產生資金慶祝行情,但這些「非傳統」的政策背後所凸顯的問題,不應輕忽對待。 閱讀全文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