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公與義新聞

公與義新聞

台灣需要培育領導型企業

台灣需要培育領導型企業

來源: 經濟日報 2012年08月27日

國內產業多以代工為主,有製造能力,但缺乏核心關鍵技術,容易被取代。觀察德國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他們擁有穩定的團隊、高度的創新精神,雖不起眼,但因在特定領域專注耕耘而擁有無可撼動的市場地位。因此政府希望師法德國,進一步培育並輔導具有技術、創新及品牌能耐,規模不大但具國際競爭力的中堅企業。 閱讀全文

陳聽安:能源稅二十年無進展 稅制必須大改

陳聽安:能源稅二十年無進展 稅制必須大改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8月23日

陳聽安強調,目前國內稅收不足、貧富差距等,都是長期惡化的結構性問題,要免於向下沉淪,稅制一定要大幅度修改,「望上帝給領導人決心和魄力、給全體人民智慧」。 閱讀全文

學者:減稅對刺激經濟 長期效果趨緩

學者:減稅對刺激經濟 長期效果趨緩

來源: 經濟日報 2012年08月23日

政大財政系名譽教授陳聽安表示,很多人都以為可以用租稅優惠吸引投資,但根據中研院研究指出,租稅對增加投資的影響性確實有,但相當有限,僅對投資機構幫助較大。 閱讀全文

法制失義 造就失落世代

法制失義 造就失落世代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8月23日

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日前指出,全球青年人失業率甚高,可能淪為「失落的一代」。對照台灣二十到二十四歲青年十二.三%的失業率及薪資原地踏步十多年的景象,也可看出台灣同樣有「失落的一代」的危機。不過,其成因並不僅僅是經濟結構出了問題,而是相當多的法制,失去了公義,造就了失落世代,也正在侵奪年輕世代的生活資源與生命發展機會。 閱讀全文

社論-第二波電價調漲與否要先做足功課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08月23日

關於第二波電價調漲是否應依原訂時程啟動,站在不同的立場無疑將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歸納起來,主張凍漲最力的,自然是工商企業界,畢竟電價再調漲,將使已呈弱勢的台灣產業競爭力因成本的增加而呈雪上加霜之勢。另外一般家庭社會大眾,雖然算不上用電大戶,但是第一波的電價調漲及夏日電價的實施,在此炎炎夏日看到電價帳單飆升,情感上自然也容易認同至少應讓第二波電價凍漲。 閱讀全文

曾巨威:貧富差距節節升 政策應「劫富濟貧」

2012年08月23日

針對居高不下的貧富差距及政府租稅不公,引發民眾怨憤之氣一事,立委曾巨威認為,政府過於依賴社會福利措施濟貧,卻不敢對富人課重稅。中正大學教授王騰坤和台大教授林向愷都指出,證所稅並無法改善貧富差距,林向愷進一步提到,政府應先解決低收入戶問題,而不是一直課徵稅收。 閱讀全文

搶救產學斷鏈 「訂單式人才專班」啟動

來源: 經濟日報 2012年08月22日

產業人才出現斷鏈,引起各界關注,教育部為務實人力精進,決評選國內典範科技大學成立產業學院,配合企業需求規劃「訂單式人才培育專班」,初步將把工具機與精密機械零組件列為優先推動的產業。 閱讀全文

曾巨威:財政部能源稅方案 先整併貨物稅與碳稅

來源: 經濟日報 2012年08月22日

財政部擬於下會期提能源稅方案。立委曾巨威認為,若僅就貨物稅進行整併,只能稱作「貨物稅改革」,能源稅應包含汽燃費、土汙費、空汙費等,才符合稅目本意;由於涉及跨部會整合,也應該由行政院主導。 閱讀全文

租屋平台 擬補貼房東最高1萬

來源: 中央社 2012年08月20日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每10年1次住宅普查,民國99年住宅普查數據,台灣地區空閒住宅數156萬戶;內政部長李鴻源上任後推動「租屋服務平台」,鼓勵釋出空屋,透過租屋服務平台媒合,租給弱勢及需要者。 閱讀全文

社評-北京不結盟政策仍難撼動

社評-北京不結盟政策仍難撼動

來源: 旺報 2012年08月20日

中國綜合國力已大幅提升,無論就保護國際貿易利益或確保能源、糧食等物資的供應無虞與運輸安全,更關鍵因素是美國針對性的亞太戰略布局,使得中國的外部環境與對應作為高度複雜化,因而激發了學界重新檢視北京不結盟政策的主張。不過,目前大陸內部對於應否放棄不結盟政策的看法仍然分歧,且論辯多局限在智庫學者之間,未必全盤反映北京官方的立場。 閱讀全文

歐元區應實施政策改革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2年08月20日

一些人辯稱,歐洲央行可以無限期地阻止債券市場爆發危機:通過購買二級市場的所有債券和為債務展期以及新融資發行的債券。然而,上世紀90年代,當國際社會應對墨西哥、亞洲和俄羅斯爆發的嚴重金融和經濟危機時,我們曾得出下列結論:在缺乏政策行動的情況下,註入資金不會發揮作用,而如果出現普遍的資本外逃,有多少資金都是不夠的。 閱讀全文

「人才宣言」滿一年 危機還沒解除

來源: 自由時報 2012年08月20日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等十多位社會意見領袖,發表「人才宣言」、揭櫫台灣面臨空前人才危機已滿一年,台灣GDP及經濟競爭力明顯下滑。翁啟惠結合施振榮、張忠謀等產學界五十四人,成立「高教與科技政策研擬小組」,預計今年底聯名提出政策白皮書,在人才培育、產學合作及科研預算三大方向,向政府做出更具體建言。 閱讀全文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韓國不是我們榜樣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韓國不是我們榜樣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08月17日

為解決問題,在產業、科研方面,翁啟惠指出兩者必須緊密結合、發展優勢領域,但要先由政府創造友善環境;優勢領域能帶動產業提升、人才聚集,友善環境則能善用、留住人才。 目前,科技基本法修訂、薪資彈性化、外籍人才就業放寬等已逐漸改善「環境」問題;年底前國科會也將針對7大領域,包括學研地位、ICT 困境、學研銜接、IP布局、科技計畫、永續環境、人才問題繼續討論。 閱讀全文

從人力資本視角看中印經濟差異

從人力資本視角看中印經濟差異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2年08月17日

導致兩國經濟發展軌跡上的巨大差距,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政府的管理水平。中國有一個更加具有決斷力和執行能力的政府,它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官僚程序的拖累,制定出以促進經濟發展為核心的政策,並以最高的效率落實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發展以及更加開放的貿易及投資政策,不僅使中國吸引到了更大份額的外商投資(FDI),且自身的製造業發展及出口也分別是印度的八倍和六倍。 閱讀全文

施振榮:整合全球人才資源是競爭力關鍵

施振榮:整合全球人才資源是競爭力關鍵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8月16日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表示,現在是全球競爭的狀況,不能關著門想事情,在觀念上要先開放、再尋求對策。他指出,產業界正想盡辦法整合全球各方面的人才,像是在世界各重要地區設研發中心,就是要借重全球的人才。 閱讀全文

台灣雇主徵才困難 全球第8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08月15日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台灣失業率仍居高不下,萬寶華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劉玿廷分析,主要關鍵在於,雇主和求職者對彼此的期待有落差。他舉例,業務代表的職缺其實非常多,但願意挑戰或加入此一工作領域的人相對沒這麼多。 閱讀全文

我見我思-失落的世代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8月13日

台灣其實也有「失落的一代」的危機─雖然數字上顯得沒那麼嚴重。台灣上半年平均失業率四.一七%,但廿到廿四歲青年的失業率則達十二.三%;薪資原地踏步十多年…。 閱讀全文

社論-全球氣候變遷成常態,核心物價指數有何用?

社論-全球氣候變遷成常態,核心物價指數有何用?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08月13日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7月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2.46%,創2008年10月以來新高。主計總處強調,7月CPI年增率高達2.46%,主因是受天候影響,導致蔬果價格上揚(影響總指數上升1.22個百分點),加上油料費、國內外旅遊團費及外食費等價格調漲,乳類、水產品、電價、燃氣等價格居相對高檔所致。若以不含蔬果水產及能源價格衡量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PI)觀察,則其年增率只有0.96%,尚不及1%,因此主計總處認為國內物價變動尚稱溫和。 閱讀全文

李鴻源:認真思考再建合宜宅

來源: 中央社 2012年08月10日

李鴻源指出,合宜宅在台灣的建築史上是個里程碑,尤其是大台北民眾深為房價所困擾,因此內政部從很早之前就開始規劃興建合宜宅,希望以一般人可負擔的價格,來滿足民眾住的需求。 閱讀全文

社論-台灣人才斷層危機 不容低估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8月09日

產學界看到問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重點還是卡在政策法令制度的鬆綁,得一路通關從行政部門打到立法機關。隨便舉例,因為立法院監督公股事業與財團法人,重打肥貓,讓行政院祭出「打肥貓條款」,打到工研院幾乎崩盤,才亟思挽救推出「彈薪方案」,勉強有利於研究機關延攬人才,但已打成重傷。 閱讀全文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