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與義新聞
處在崩潰邊緣的美國民主制度
隨著本週二重大選舉臨近,很多民主問題專家與媒體業同行們經常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歷史上,美國當前的危機有沒有合適的類比?事實是,沒有這樣的先例。從未見過存在如此之久的民主制度在一個如此富裕的國家崩潰,從來都沒有。但這可能會在今年發生。 閱讀全文
十四五》中國力爭2035年成為中等已開發國家
據日經報導,中國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於10月29日閉幕。會議確定了2021~2025年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骨架等,提出了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的目標。應對中美摩擦的長期化,力爭擴大消費等內需,自主實現穩定增長,但道路艱險。 閱讀全文
十四五》中國首次把科技自立自強擺在各項任務首位
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彭博社記者提問稱:五中全會提出一個新概念,是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還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請問中國將採取哪些具體措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動創新? 閱讀全文
十四五》淡化經濟總量指標 緊扣雙循環 高質量發展
據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勾勒的「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淡化了經濟總量指標,緊扣「雙循環」本質強調高質量發展。會議因此將科技創新擺在第一位,並提出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建設「三個強國」+數字中國。 閱讀全文
十四五》中國經濟戰略轉向「內循環」 並同時促進「雙循環」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之一,是研究制定關於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對於「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主要目標,提出「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內市場」、「新發展格局」亦成新關鍵詞,同時時宣布優先擴大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內需,並提出「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有別於「十三五」時期的趨於重視發展速度。 閱讀全文
十四五》習近平鞏固地位 五中全會定調未來五年
美國正陷在一場激烈的總統大選中,又國內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激增。歐洲再次採取限制行動的措施。相比之下,中國的習近平對他和他的國家能在這次疫情之後變得更加強大、更不屈服而信心滿滿。 閱讀全文
十四五》中國式發展五年規劃的關鍵問題
據《BBC》報導整理,作為「五年規劃」的前身,中國的「五年計劃」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整個國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建政初期中共因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交惡,受到孤立;另一方面,來自前蘇聯的援助即關鍵又有限。五年計劃跨越數十年,讓中國的計劃從經濟時代,走到目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閱讀全文
蘋果加緊開發谷歌搜索替代品
蘋果(Apple)正加大努力開發自己的搜索技術,因為美國反壟斷機構已經對谷歌(Google)為確保成為iPhone默認搜索引擎而向其支付數十億美元構成威脅。 閱讀全文
工研院院士倡議跨域創新產業鏈 台灣轉型發展新契機
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面對國際新局勢,工研院召開年度院士會議,首次透過結合實體及線上方式,召集歷屆工研院23位院士,以「全球經貿重整秩序,台灣產業新定位與新契機」為主題,為產業升級與轉型提出建言,行政院科技政委郭耀煌亦親臨與會。 閱讀全文
金融業數位轉型 先破迷失
金管會副主委許永欽指出,國內金融業者投入金融科技發展總金額連三年成長,今年在疫情流行下,投資估計仍有14.3%的成長,有助金融產業的數位轉型及創新。台灣金融研訓院長黃崇哲則提醒,金融科技能帶給台灣金融業進行數位轉型,業者若不打破四大迷失,猶豫不決勢將導致轉型失敗。 閱讀全文
央行推數位幣 邁入新階段
我國中央銀行持續推動央行數位貨幣試驗計畫,今年9月底進入第二階段「通用型央行數位貨幣CBDC試驗計畫」,並視試驗情形與國際發展滾動式檢討期程。 閱讀全文
台灣數位人才缺口浮現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遠距辦公需求提升,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28)日表示,台灣企業雖在數位轉型投資不落人後,然而卻有不少國內CEO受訪指出,他們在關鍵崗位上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在疫後時代裡,更凸顯數位人才的缺口。 閱讀全文
許嘉棟》央行打房與資金移轉
編按: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房價持續上揚,以及銀行偏重不動產放款,主因資金過剩且無適當運用去路所導致。遲早仍須靠央行採取調降貸款成數上限等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來解決,應是國人的合理預期。 閱讀全文
央行理事示警 房市恐陷泡沫化危機
金融資產與不動產市場泡沫化風險,引起中央銀行多名理事關注。中央銀行昨(29)日公布第3季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數位理事關注國內房市發展,甚至有理事呼籲央行應「超前部署」,提前採取行動,以抑制房市泡沫化危機。 閱讀全文
央行寬鬆貨幣的三角習題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央行自今年3月降息之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基調。在低利率環境之下,我國迄今經貿表現算是不錯,但游資過多的負面效應逐漸浮現,過多的資金開始流向非生產用途,導致資產價格膨脹,甚至醞釀新一波的金融投機風潮。 閱讀全文
HACCP認證簡介,美國豬肉為什麼要通過這個驗證?
在現代社會中,食品供應鏈越趨複雜化,不安全的食物不僅會影響到人體健康,社會經濟也會受到威脅,因此「食品安全」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尤其是當國際貿易頻繁,各國家或區域結盟、簽訂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議等情況下,重新審視「食品安全管理」更是刻不容緩的議題。而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或食材時,常會看見「HACCP驗證」的字樣,這又是代表什麼意思呢?採購肉品時,我們又可以從哪些指標來判斷肉品品質呢? 閱讀全文
美國大選關乎美國在全球的角色
編按: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這次美國大選是自1932年羅斯福在大蕭條最嚴重時期當選總統以來最重要的一次。當時,羅斯福經過反覆摸索,挽救美國和美國以外地區的民主。如果川普成功連任,就算這份遺產不被全部毀掉,也會被毀掉大半。但即便他敗選,這種危險也不會消除,除非美國政治必須徹底改變。 閱讀全文
是否開放各國萊豬進口? 農委會提出回應
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昨在臉書質疑,台灣要開放的不只是美國萊豬,根據相關法規,全世界含有萊劑的豬肉都可能允許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針對此說法提出說明,強調全球僅13個國家可出口豬肉來台,當中僅美國可能含萊劑。 閱讀全文
萊豬內臟進口食安隱憂,冷凍公會:恐對本國產業造成威脅
萊豬開放與否的議題攻防至此,很難忽視的爭點就在於含萊劑的牛內臟等雜碎仍是禁止進口之列,但含萊劑的豬內臟等雜碎卻要開放進口。 閱讀全文
全球百間速食餐廳用「非籠飼雞蛋」,獨缺台灣!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與國際展翅聯盟在全球40個國家,共同向漢堡王總公司發起串聯行動,要求「制定集團非籠飼雞蛋採購政策」,希望加入良心企業行列,承諾停用籠飼雞蛋,維護動物福利、消費者飲食安全與環境永續。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