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新聞
三大石油巨擘減排腳步太慢 同日遭「嚴峻警告」
荷蘭皇家殼牌公司26日遭法院認定減排目標不足,2030年時必須比2019年減排45%,遠高於原訂目標20%。 閱讀全文
歐盟新稅法 瞄準四領域
編按:報導指出,歐盟已公布新一波租稅立法,將針對空殼公司、企業債務、全球最低企業稅、歐盟共同所得稅等四大議題。政府若未跟上全球反避稅立法,反而讓台商也吃到虧,另外,境外資金專法即將落日,之後將要新增對跨國企業追稅的配套新制,財政部賦稅署表示,讓受控外國公司(CFC)課稅制度單獨上路,即便台商將收益留在境外免稅天堂公司,台灣母公司也要對此繳稅。 閱讀全文
G7就全球最低公司稅率即將達成協議
據《金融時報》報導,在拜登政府推動下,七國集團有望在本周五(27日)就達成協議。這將推動經合組織層面的談判,儘快結束各國在公司稅率上「逐底競爭」的局面。 閱讀全文
防疫優等生風光不在 台灣面臨什麼問題?
隨著2/3的美國人施打疫苗,美國正逐漸走出新冠肺炎的陰霾,公共場所重新開放,人們開始拿下口罩,經濟活動快速復甦,許多研討會探討「後疫情時代」策略。在此同時台灣的好運卻似乎結束了,本土確診創新高,每日高達數百人,正進入一個「疫情後2.0時代」或「新疫情時代」。 閱讀全文
香港BNT疫苗打不完 百萬劑即將作廢
香港官員警告說,由於民眾對施打疫苗並不踴躍,數百萬劑的疫苗可能因過期而作廢,其中包括目前口碑最好輝瑞-BNT疫苗(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香港750萬人口,顯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有幸獲得足夠劑量疫苗,卻沒有施打意願的地方之一。 閱讀全文
疫情延燒 雙北醫療量能不足危機
雙北市是本土疫情重災區,台北市長柯文哲25日坦言,疫情沒有擴大,但也沒有緩解,目前每個醫院量能都相當緊繃,北市本周最危險與困難的是面臨「醫療量能不足」問題;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新北市疫情從15日到昨天,一直處在高峰期,沒有掉下來的趨勢,大家沒有樂觀的條件。 閱讀全文
歐石油巨擘拚綠能 與科技龍頭簽供電長約
全球企業界為了減少排碳,今年購買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數量預計將創新高。為了迎合這股綠能趨勢,英國石油(BP)、道達爾(Total)與荷蘭皇家殼牌等歐洲石油巨擘,積極發展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等供電項目,不斷跟包括亞馬遜與微軟等科技龍頭簽長期供電合約,踏入由傳統電力公司主導的供電市場以增加新收入來源。 閱讀全文
氣候變遷轉型 越南「全民養蝦」創匯有一套
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有「糧倉」美譽,但由於海平面上升導致土壤鹽化,農民為求生存,將一塊塊原為綠油油的稻田闢為養蝦池。 閱讀全文
歐洲議會宣布中歐投資協定凍結批准
編按:為防中國堀起,拜登政府重回全球化多邊政策,直指中國人權問題未解,應給予制裁,原梅克爾大力支持的中歐投資協定,在她下台後歐盟內部產生分岐,該協定隨即遭歐洲議會宣布暫時凍結,梅克爾所在的中右翼政黨的總理候選人阿明•拉舍特(Armin Laschet)暗示,除非制裁得到解除,否則該協定無法獲得批准。 閱讀全文
許嘉棟》全球資金氾濫問題如何解?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說明大家憂心的全球資金氾濫問題,正考驗各國央行的智慧,針對QE退場或拖延提出解方。 閱讀全文
彭博:疫苗沒著落 美歐日恐侵蝕台灣半導體優勢
編按:據《聯合報》綜合外電報導,疫情復發又值乾旱、缺電之際,加劇經濟不確定性,導致台股大跌。此外,美歐日等國紛紛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戰略性質提高警惕,尋求增加國內生產,台灣因為占據尖端晶片市場主導地位而獲得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可能勢微。 閱讀全文
缺水如何影響供電? 水力發電那些小而重要的事——全台最大儲能電池「日月潭」的乾涸危機
今年5月連續發生兩次全台大停電事故,缺電傳言再次甚囂塵上。經濟部坦言,氣候變遷導致台灣史上最嚴重的缺水與破紀錄的5月高溫,使得電力系統應接不暇。為什麼缺水連帶影響電力供應?除了許多慣常水力機組無法發揮,全台最大儲能電池——「日月潭」逐漸乾涸也是一個原因。 閱讀全文
疫情減緩 紐約洛杉磯準備完全恢復到校上課
美國兩個最大公立學校學區,紐約市和洛杉磯,今天雙雙宣布徹底重新開放學校的計畫。美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趨緩,接種疫苗比例漸高,家長們在全國掀起復課的呼聲。 閱讀全文
全球面臨人口寒冬,這意味什麼呢?
世界各國都在面對人口增長停滯、出生率暴跌的問題,這種如雪崩一般的人口趨勢,死亡多於出生——正在擴大和加劇。有一些國家的人口在增長,尤其在非洲,但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出生率幾乎都呈下降趨勢。人口學家預測到本世紀進入後50年或更早的時候,全球人口將首次進入持續下降的趨勢。 閱讀全文
彭博:台灣疫情突竄升 掩飾氣候變遷帶來的脆弱性
彭博資訊報導,在台灣晶片製造業者正努力填補全球半導體供貨短缺之際,台灣正受到再次竄升的新冠病毒疫情,以及長達一年的乾旱衝擊農業、企業和能源等兩大壓力夾擊。在政府努力遏制疫情的同時,水、電雙缺的緊張情勢凸顯出台灣面臨氣候變遷的脆弱性所衍生的長期挑戰。 閱讀全文
自滿攻破邊境管制防線! 彭博、BBC、《紐時》追查台灣防疫破口
台灣疫情在5月初出現重大轉折,截至5月14日,國內病例累計1290例,到了5月24日已暴增為4917例,短短10天新增病例已超過3600例,本土病例大爆發,疫情的嚴峻不僅讓國人緊張,也受到外媒關注,紛紛撰文報導台灣防疫破功的訊息,以下綜合過去幾天知名國際媒體的報導重點: 閱讀全文
政府要修正對通膨過度樂觀的看法
編按:《工商社論)指出,我進口物價4月漲幅直逼二成,創下近十年最高,通膨已然有山雨欲來之勢。並以消費者物價走勢是否已出現全面性、持續性及顯著性的上揚加以檢視,社論最後認為政府運用數字的觀念是該改一改了。 閱讀全文
防止通膨 人行官員籲人民幣升值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上海總部調查研究部主任呂進中近期表示,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費國,國際市場價格的輸入性影響不可避免,建議堅持穩健貨幣政策,注重進出口平衡,增強匯率彈性,人民幣適當升值,抵禦輸入性效應。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