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新聞
社論-第二波電價調漲與否要先做足功課
關於第二波電價調漲是否應依原訂時程啟動,站在不同的立場無疑將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歸納起來,主張凍漲最力的,自然是工商企業界,畢竟電價再調漲,將使已呈弱勢的台灣產業競爭力因成本的增加而呈雪上加霜之勢。另外一般家庭社會大眾,雖然算不上用電大戶,但是第一波的電價調漲及夏日電價的實施,在此炎炎夏日看到電價帳單飆升,情感上自然也容易認同至少應讓第二波電價凍漲。 閱讀全文
曾巨威:貧富差距節節升 政策應「劫富濟貧」
針對居高不下的貧富差距及政府租稅不公,引發民眾怨憤之氣一事,立委曾巨威認為,政府過於依賴社會福利措施濟貧,卻不敢對富人課重稅。中正大學教授王騰坤和台大教授林向愷都指出,證所稅並無法改善貧富差距,林向愷進一步提到,政府應先解決低收入戶問題,而不是一直課徵稅收。 閱讀全文
能源發展綱領草案,建構永續發展願景
建構國家能源永續發展之願景,經濟部能源局將在台北、高雄、台中及花蓮召開「能源發展綱領(草案)」分區說明會,本次「能源發展綱領(草案)說明會」除了向各界說明綱領(草案)之定位及內容架構外,並邀集各地區之產業、官方、學者、研究單位、NGO團體、民意代表等與會,透過雙向溝通使我國能源政策擬定更加完備。 閱讀全文
搶救產學斷鏈 「訂單式人才專班」啟動
產業人才出現斷鏈,引起各界關注,教育部為務實人力精進,決評選國內典範科技大學成立產業學院,配合企業需求規劃「訂單式人才培育專班」,初步將把工具機與精密機械零組件列為優先推動的產業。 閱讀全文
中國面臨的環境難題
短短幾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生產國。中國領導人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污染控制,關停了一些污染嚴重的煤炭廠,宣佈碳排放交易市場試點計劃,並提出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創建一種“生態文明”。 閱讀全文
曾巨威:財政部能源稅方案 先整併貨物稅與碳稅
財政部擬於下會期提能源稅方案。立委曾巨威認為,若僅就貨物稅進行整併,只能稱作「貨物稅改革」,能源稅應包含汽燃費、土汙費、空汙費等,才符合稅目本意;由於涉及跨部會整合,也應該由行政院主導。 閱讀全文
租屋平台 擬補貼房東最高1萬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每10年1次住宅普查,民國99年住宅普查數據,台灣地區空閒住宅數156萬戶;內政部長李鴻源上任後推動「租屋服務平台」,鼓勵釋出空屋,透過租屋服務平台媒合,租給弱勢及需要者。 閱讀全文
社評-北京不結盟政策仍難撼動
中國綜合國力已大幅提升,無論就保護國際貿易利益或確保能源、糧食等物資的供應無虞與運輸安全,更關鍵因素是美國針對性的亞太戰略布局,使得中國的外部環境與對應作為高度複雜化,因而激發了學界重新檢視北京不結盟政策的主張。不過,目前大陸內部對於應否放棄不結盟政策的看法仍然分歧,且論辯多局限在智庫學者之間,未必全盤反映北京官方的立場。 閱讀全文
歐元區應實施政策改革
一些人辯稱,歐洲央行可以無限期地阻止債券市場爆發危機:通過購買二級市場的所有債券和為債務展期以及新融資發行的債券。然而,上世紀90年代,當國際社會應對墨西哥、亞洲和俄羅斯爆發的嚴重金融和經濟危機時,我們曾得出下列結論:在缺乏政策行動的情況下,註入資金不會發揮作用,而如果出現普遍的資本外逃,有多少資金都是不夠的。 閱讀全文
專家:全球正邁向另一糧食危機
乾旱肆虐美國和黑海附近的農業地區、印度雨季降雨量不足,以及非洲沙赫爾(Sahel)地區的潛伏饑荒,在在顯示全球可能正邁向另一次糧食危機。 閱讀全文
「人才宣言」滿一年 危機還沒解除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等十多位社會意見領袖,發表「人才宣言」、揭櫫台灣面臨空前人才危機已滿一年,台灣GDP及經濟競爭力明顯下滑。翁啟惠結合施振榮、張忠謀等產學界五十四人,成立「高教與科技政策研擬小組」,預計今年底聯名提出政策白皮書,在人才培育、產學合作及科研預算三大方向,向政府做出更具體建言。 閱讀全文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韓國不是我們榜樣
為解決問題,在產業、科研方面,翁啟惠指出兩者必須緊密結合、發展優勢領域,但要先由政府創造友善環境;優勢領域能帶動產業提升、人才聚集,友善環境則能善用、留住人才。 目前,科技基本法修訂、薪資彈性化、外籍人才就業放寬等已逐漸改善「環境」問題;年底前國科會也將針對7大領域,包括學研地位、ICT 困境、學研銜接、IP布局、科技計畫、永續環境、人才問題繼續討論。 閱讀全文
從人力資本視角看中印經濟差異
導致兩國經濟發展軌跡上的巨大差距,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政府的管理水平。中國有一個更加具有決斷力和執行能力的政府,它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官僚程序的拖累,制定出以促進經濟發展為核心的政策,並以最高的效率落實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發展以及更加開放的貿易及投資政策,不僅使中國吸引到了更大份額的外商投資(FDI),且自身的製造業發展及出口也分別是印度的八倍和六倍。 閱讀全文
施振榮:整合全球人才資源是競爭力關鍵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表示,現在是全球競爭的狀況,不能關著門想事情,在觀念上要先開放、再尋求對策。他指出,產業界正想盡辦法整合全球各方面的人才,像是在世界各重要地區設研發中心,就是要借重全球的人才。 閱讀全文
英研究:最怕天災10國6個在亞洲
英國風險顧問公司Maplecroft 15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若遭遇地震、洪水、暴風雨等天災,亞洲經濟體最容易受威脅,台灣被列入可能因此付出最大代價的經濟體之一。 閱讀全文
台灣雇主徵才困難 全球第8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台灣失業率仍居高不下,萬寶華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劉玿廷分析,主要關鍵在於,雇主和求職者對彼此的期待有落差。他舉例,業務代表的職缺其實非常多,但願意挑戰或加入此一工作領域的人相對沒這麼多。 閱讀全文
中科四期轉型 農工搶水問題未解
中科四期爆發搶水爭議,經歷國科會提出轉型規劃、調降取用農水比例風波,行政院13日正式核定轉型方案,提出精密機械比例提高至35%,每日用水調降至2萬噸,僅剩原方案的1/8,開發中期使用的農業用水從莿仔埤圳中游取用。原本因為中科四期打算搶奪彰化溪州莿仔埤圳農業用水而靜坐護水的農民,14日上午暫時結束長達3個多月的靜坐。溪州居民、作家吳音寧強調:「農工搶水的基本問題仍未解決,如果不從整體水土資源規劃改進,同樣的問題只會一再發生。」 閱讀全文
為中科二林轉型精密機械園區喝采
台灣是多元社會,從好處看是各方意見都有表述的場域,從壞處看就是意見紛陳難以成事,在這樣一個多元情境下,很難得的,彰化二林園區得以從中科四期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第一次在環保與高科技發展間取得共識與平衡,但是,長路仍漫漫,猶待各界支持,否則能成之事依舊可能壞事。 閱讀全文
朱敬一:二林園區轉型精機重鎮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朱敬一今天表示,將以「前瞻研發」、「產學聯盟」、「全球招商」等創新策略,全力打造中科二林園區成為精密機械業的重鎮。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