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國內外新聞

RCEP成形 對台影響

來源: 多元 2020年11月17日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5日成形,經長王美花表示,這次降稅自由化幅度與既有FTA差距並不多,對我在東協影響不大。她點名石化、紡織上游首當其衝,影響較大,工商界大老齊呼籲快快加入RCEP。 閱讀全文

RCEP簽署 開啟中國應對美國「對華政策」的新時代

來源: FT 2020年11月17日

據《金融時報》文章指出,上周亞太地區國家輿論普遍高度關注的重大事件是:東盟與中、日、韓、澳、新五國於11月15日簽署「地區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RCEP)。香港媒體11月13日評論這一協議的意義是:中國「突破美國包圍網」。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秘書長 曹辛撰文表示,中國參與的「地區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簽署,標誌著中國已經開始公開應對美國對華政策的新時代。 閱讀全文

RCEP誕生 區域經濟對抗拉開序幕

來源: 多元 2020年11月17日

歷經八年長跑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終於在15日簽署。RCEP誕生具有多重深遠意義,除了重塑全球經貿格局,也撼動各國產業供應鏈及企業布局,並推升成員國之間的政經關係。 閱讀全文

亞太15國簽署RCEP 10年談判結出果實

來源: FT 2020年11月16日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尋求在覆蓋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和經濟產出的地區減少貿易壁壘,標誌著各方朝著地區經濟一體化邁出重要一步。 閱讀全文

中研院最新研究 全球暖化影響台灣 未來可能少四成颱風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20年11月16日

輕颱閃電掃過台灣尾,氣象局發布今年首度陸上颱風警報,有不少民眾「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盼望它能帶來雨水,替缺水的西部地區解渴。 閱讀全文

劉憶如》RCEP昨簽署 將衝擊台灣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1月16日

歷經八年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終於在昨日於越南舉行的視訊峰會完成簽署。RCEP除東協十國外,另有中國、日本、韓國,以及紐西蘭、澳洲等共十五個成員國;其人口及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量,皆占全球三分之一。因此即使作為原始談判國之一的印度去年退出,RCEP仍為全球人口最多、產值最大的自貿區。 閱讀全文

徐遵慈》RCEP簽署後 美國與印度的對策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1月16日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十五個成員國周日順利簽署,號稱是經濟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並將全力推動在二○二一年內生效。面對RCEP終將成形,落單的美國與退群的印度未來將如何調整亞太區域的經貿對策,引起各界諸多揣測。 閱讀全文

徐遵慈》中日韓開啟東北亞整合

來源: 中時 2020年11月15日

15日經由東協會議主辦國越南精心安排的視訊簽約儀式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15個成員國如期簽署號稱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FTA。從東協與日本等國家陸續釋出的協定文本資料中,可看出RCEP成員在印度宣布退出談判後,終於能夠凝聚共識,完成堪稱一部跨時代的現代化、全面性與高品質的貿易協定。如果RCEP能獲有效落實,不僅將促成亞太區域更深層的經貿整合與廣泛合作,也將改寫區域內的貿易與投資規則,對於RCEP以外的國家與跨國企業恐將造成深遠的影響。 閱讀全文

亞太15國即將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來源: FT 2020年11月13日

編按:15國11日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了部長會議,日本、中國、韓國和東盟(ASEAN)等參加的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事實上已經結束。主席國越南的工貿部長陳俊英在會議伊始表示談判磋商後達成一致。15日舉行國家領導人峰會,屆時可能會舉行一個虛擬簽字儀式。 閱讀全文

Fed鮑爾:未來數月經濟挑戰仍嚴峻

來源: 多元 2020年11月13日

《路透社》報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美聯儲)主席鮑爾表示,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出現可能性越來越大,這對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是個好消息,但由於新冠疫情繼續蔓延,短期風險依然存在。 閱讀全文

如何建立有效的碳價制度?各國經驗說給你聽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20年11月13日

今年疫情讓全球陷入停擺,衰減的經濟活動也間接影響了碳定價。 像歐盟碳排放額度因為供過於求,第一季碳價從每公噸27美元掉到19美元。在瑞士,也因為排放交易登記處的關閉而取消碳額度拍賣;其他與碳市場相關的關鍵國際會議,如: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6),更由於疫情緣故,直接延至明年底,這些皆為全球碳交易市場增添幾分變數。 閱讀全文

港府將四立法會議員撤職 民主派集體辭任抗議

來源: BBC 2020年11月13日

《BBC》整理報導,香港立法會撤職事件。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佈決議,香港立法會議員有宣揚或者支持「港獨」主張、或具有其他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等行為,一經依法認定,即時喪失議員資格。特區政府隨即公告,楊岳橋、郭榮鏗、郭家麒以及梁繼昌即時喪失議員資格。 閱讀全文

賴英照》科技發展與證券法律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1月12日

金管會去年七月將證券型代幣(STO)核定為有價證券,納入證券交易法的管理。櫃買中心隨後依金管會的指示,訂定有關STO的發行、買賣及平台業者的管理辦法。許多業者雖有心拓展業務,但迄今未能如願;其間原因很多,法制的難題應是其中之一。 閱讀全文

防止互聯網平台巨頭壟斷 陸市場監管總局喊打

來源: 多元 2020年11月12日

大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指將對平台經濟領域開展反壟斷監管要堅持營造公平競爭秩序。著力預防和制止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 閱讀全文

打破學業工具論》張忠謀:通識課是可以帶走、影響一生的盛宴

來源: 聯合新聞網 2020年11月12日

當專業知識的生命週期愈來愈短,新技能不出5年就慘遭時局汰換,放眼國際,哈佛、東大等世界名校都已將通識學分提升至畢業門檻的三分之一。可見「學科」早已不是高教的核心指標,台灣該如何翻轉這股傳統的「營養學分」刻板印象? 閱讀全文

分裂時代的民主

來源: FT 2020年11月11日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撰文指出,拜登的挑戰是說服大多數美國公民為自己的利益服務。更廣泛地說,在美國和其他地方,自由民主仍將四面楚歌。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是自由民主和戰後多邊秩序信徒的好消息。 閱讀全文

施振榮》以王道精神論公司永續治理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1月11日

編按:宏碁集團創辦人、交大管理學院王道經營管理研究中心榮譽主任施振榮,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以王道精神談論公司永續治理,以多年實務歷練點出,西方資本主義的思維為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贏者通吃」,不同於東方。在全球化下為共創價值,政府與企業需超前部署,以東方「共存共榮」的思維面對全球化的種種新挑戰。 閱讀全文

林建甫》螞蟻問題在於競爭與監管

來源: 林建甫、工商時報 2020年11月11日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暨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建甫於《工商時報》撰文表示螞蟻問題在於競爭與監管。阿里巴巴集團中的螞蟻科技集團(原名螞蟻金服)原定於11月5日在滬港兩地同步掛牌上市,上交所11月3日晚間突然宣布暫緩螞蟻在科創板上市,隨後港交所也公告,暫緩螞蟻H股上市。 閱讀全文

外資以反向ETF炒匯 央行籲納管

來源: 工商時報 2020年11月10日

中央銀行公開指控外資利用台股反向ETF炒匯,要求金管會出手。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9日在立法院財委會表示,外資從今年6月之後持有台股反向ETF,增加金額非常快速、集中度非常高,有規避投資股票之外不得逾30%的規定,「建議金管會納入相關管理」。 閱讀全文

中資偽裝外資 金管會擬防堵

來源: 工商時報 2020年11月10日

擔心中資化身外資,分批匯入投資上市櫃公司,金管會將設法防堵。金管會主委黃天牧9日透露,目前證期局正研究方案,如何對外資投資上市櫃公司10%以下,即「財務性投資」部分,進一步確認「本質」,尤其是分批進來,累計可能逼近10%的部分,希望釐清背後是不是中資。 閱讀全文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