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水水台灣新聞

水水台灣新聞

屏東發展百萬座陽光屋頂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11月14日

屏東地區陽光充足、日照時間長,非常適合發展太陽光電應用,莫拉克風災後,縣府在林邊、佳冬推動「養水種電」政策,開闢全台規模最大太陽能光電區,現在準備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希望將屏東打造成綠能大縣。 閱讀全文

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的省思

來源: 台灣立報 2013年11月13日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在去年12月6日在杜哈舉行的年度聯合國氣候會議上,菲律賓首席談判代表沙諾(Naderev Sano)看起來心煩意亂,當時強烈颱風寶發才以每小時282公里的速度橫掃民答那峨島,它是2012年的第16號颱風,導致數萬人流離失所,超過1千人死亡。沙諾和他的團隊深知,祖國有哪些地方遭到寶發颱風重創。 閱讀全文

強颱「海燕」後 專家:未來超級颱風可能會更多

來源: 今日新聞 2013年11月13日

世界對菲律賓災民的苦難感同身受,大陸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強颱風『海燕』的威力。 閱讀全文

聯合國:各國減碳進度落後 GDP導向的經濟將釀危機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3年11月12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氣候變遷協調人Merlyn van Voore說,儘管經過多年的談判,各國對減少碳排放的承諾仍然遠低於實際需求。如果全球碳排放持續以目前的速度增加,人類社會將不得不面對昂貴且有如世界大戰般的巨大變動。 閱讀全文

看見台灣的「高度」該多高?

來源: 台灣立報 2013年11月12日

耗資9千萬、費時3年的紀錄片《看見台灣》,上映之初便破千萬票房,既是國片之光,同時也被許多推薦者賦予意義,期以藉由不同的視界,讓更多人觀看台灣的美麗及哀愁。然而,「觀看」,不一定等於看見,「看見」能否改變?如果人們藉由空間上的「高度」、俯視地理上的全景獲得感動,是否願意以結構上的「高度」,探索社會經濟面的全貌,做出更多的改變、更立即性的改變? 閱讀全文

全球污染最嚴重地區名單出爐 危害不亞於傳染病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3年11月11日

獨立運作的國際環境組織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Blacksmith Institute)與瑞士綠十字會(Green Cross Switzerland)合作發表報告,列出全球污染最嚴重地區的名單,印尼、阿根廷和奈及利亞都有部分地區被列為前10名。 閱讀全文

星國/調控土地 確保永續發展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11月11日

新加坡與台灣同樣地狹人稠,40年前開始面臨城市擁擠、基礎設施缺乏等問題,新加坡政府以低價強制性徵收大部分的土地,新加坡的土地有87%為國有,如今新加坡已成為高品質的國際級城市,在整體規劃上「市區重建局」扮演重要角色 閱讀全文

未來能源給準備好的人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11月08日

2013年10月中旬在韓國首爾舉行的「世界碳捕存研究機構」大會,知悉全世界目前有20多個大型碳捕存整合計畫已達建造及運轉階段。雖然國際碳價低迷,但是美國政府的態度反而轉趨積極,其中轉折頗富玄機,耐人尋味。 閱讀全文

微型電網計畫區 IBM赴林邊把脈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11月06日

莫拉克風災重創屏東林邊鄉,災後林邊開始發展「養水種電」政策,已成為全台太陽能光電產業重要基地之一。屏東縣政府更計畫進一步在林邊推動智慧微型電網示範區,5日IBM專業顧問團隊走訪林邊,評估如何更有效管理能源。 閱讀全文

目標世界最永續的港口城市 鹿特丹減碳策略揭密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3年11月04日

鹿特丹是歐洲最大的國際港口。但是,每天無數的船隻穿越繁華的航運樞紐之際,環境收費的規模其實離標準還遠得很。 閱讀全文

陷落海岸線

來源: 我們的島 2013年11月04日

台灣的東海岸屬於侵蝕海岸,每年以四公尺的速度向後退縮,為了抵擋海浪侵蝕,政府構築了一道道水泥防禦工事,年復一年投入大量消波塊。這些水泥工程與消波塊,是否真能替我們守住最後的海岸線? 閱讀全文

首都規劃的思維高度不能臣服於近利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11月01日

台北市幾塊大面積土地正面臨開發或改建,包括空軍總部舊址的開發、台北學苑地上權決標、華光社區和京華城百貨改建豪宅案,都已箭在弦上。這些稀有大面積土地的規劃,除將改變首都的形貌、空間利用和歷史感,更將影響生存其間的人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態度,無論中央或北市府都不可不慎。 閱讀全文

智慧城市與建築,成就未來的智慧市民

來源: 數位時代 2013年10月31日

我們居住的城市和我們做事的方式日新月異,未來的智慧城市及建築不只會影響我們平常做事的方式,也可能改變我們的看法。 閱讀全文

邁向智慧城市的三大趨勢

來源: 數位時代 2013年10月31日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口高度集中於都市,並衍生出諸如能源、水資源、交通、防災、環境、教育、衛生、治安、醫療照護等問題。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各國政府對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推展不遺餘力,並已展開超過400項的計畫,希望透過資通訊科技的力量,提供居民更便利、有感的服務。 閱讀全文

智慧城市如何智慧?政府開放資料的創新應用 扮演關鍵角色

來源: 數位時代 2013年10月30日

如同人體,城市以一個複雜有機體形式的存在,針對其內在複雜的實體運作,往往不易有完整系統性的觀察。而在資訊科技發展下,城市的律動與新陳代謝皆產生出相對應大量的資料,透過網路,這些資料更得以即時的在各元件之間傳遞,讓城市居民可以據此進行創新,共同設計改進生活體驗的實驗。 閱讀全文

李鴻源:解編公設 推防災型都更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10月29日

內政部長李鴻源昨天表示,目前都市計畫人口比起六都實際人口超編約600萬人,內政部已規畫在4年內,針對人口成長不如預期的都市計畫區,撤銷不必要的公共設施及保留地來推動防災型都更,未來也將要求建商建置滯水花園、礫間下水道等設施協助防災。 閱讀全文

齊柏林引共鳴 李鴻源提新防災計畫

來源: 台灣醒報 2013年10月28日

齊柏林紀錄片《看見台灣》讓民眾看見台灣土地所受的創傷。立委江惠貞28日邀請內政部李鴻源、環保署長沈世宏、經濟部水利署署長楊偉甫、農委會官員共同出席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看片、討論。除了從環境保育、國土資訊整合、水域資源規劃等方向提出改善方針,李鴻源也表示,預估將於4年內進行防災型都市更新,有效率的利用土地。 閱讀全文

麝香貓出沒 平地造林見成效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10月26日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在花蓮縣建造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歷年12年終於傳出喜訊,首度觀測到珍貴稀有的麝香貓在園區內出沒。麝香貓在台灣相當罕見,過去出現紀錄以北部低海拔山區為主,此次在大農大富現身,證實平地造林也可能成為森林野生動物棲息地。 閱讀全文

台灣農村土地徵收的政策

來源: 台灣立報 2013年10月25日

左看:資本的戰略進攻 右看:依法行政的發展政策 閱讀全文

土地使用制度 內政部公告全國區域計畫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10月23日

內政部昨(22)日表示,為讓國土保育及發展有明確的上位指導原則,已於上周公告「全國區域計畫」,除增加環境敏感地區項目、訂定農地總量,並要求縣市擴大都市計畫時不得零星個案提出申請等,以建立土地使用制度。 閱讀全文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