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台灣新聞
台灣頁岩氣潛能 別小看
最近由於對於核能發電的爭議,使得替代能源與新能源的開發成為重要的國安議題。事實上,近年最為成功的新能源開發,應是頁岩氣(Shale Gas)。其中尤其以美國、澳洲等國家,已經成功商業生產頁岩氣,每百萬BTU的頁岩氣價格因此降至約三美元。台灣陸上是有頁岩氣的蘊藏以及經濟開發潛能,只可惜一直以來並未受到重視。 閱讀全文
非核家園草案 朝野沒共識
引發多次朝野衝突的「非核家園推動法」草案,22日進入逐條審查程序,為了要先審民進黨版本,還是等行政院版本送到一併審查,朝野各黨依舊意見不攏,議事停擺了近一個小時,最後相持不下,擇期再審。 閱讀全文
核四重啟地質調查 恐衝擊商轉時間
立院經濟委員會今邀請經濟部、台電、原能會等進行「營運中核電廠與核四廠之地質總調查」專案報告。最後通過民進黨籍立委提案,經濟部須針對核四廠址所在地、周邊地質及海域進行地質調查,恐怕衝擊核四公投與原訂商轉時間。 閱讀全文
台電調查報告:三座運轉中核電廠 全陷斷層、海底火山
19日國民黨版本的核四公投案將送立院程序委員會再度表決,民間團體正在號召民眾當天以「核災封鎖線」包圍立院,向立委們施壓,表達拒絕鳥籠公投的心願。 閱讀全文
討論再生能源 環署將設平台
核能議題備受矚目,如何兼具「低碳」與「非核」成為討論焦點。不少環保團體質疑政府僅公布片面數據,未充分揭露再生能源發展狀況,對此,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年底前將成立再生能源論壇,廣邀各界針對科學數據作出結論,「否則民眾在公投前會更混淆」。 閱讀全文
替代能源 相中地熱、甲烷冰
核四如停建,替代能源在哪裡?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表示,深層地熱、甲烷冰是較適合台灣發展的再生能源,也是國科會投入的重點,今年就要開始興建宜蘭清水地熱場;甲烷冰則與德國合作,正在台灣外海尋找適合開採地點。 閱讀全文
核能危機 就是能源多元化轉機
近日台灣核四廠存廢的問題,政府與社會興起一番政策攻防戰,行政院最後決定以「核四公投」對付贊成與反對的政策困境。核能發電廠是否安全的問題,並不是台灣社會單獨面對的,全世界只要有興建核能發電廠的國家,都一樣會面臨核能電廠的社會風險問題。筆者認為,核四廠停建與否的議題,正是台灣能源多元化政策機會之窗。 閱讀全文
大陸汙染再不治理 就來不及了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了「美麗中國」的概念。然而,過去人們所熟知的美景已經消失或是正在消失,「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描寫內蒙古草原風光的北朝民歌,現實已經變成了「天灰灰,野濛濛,風吹草低見煤塵」。環境汙染的問題再不全面徹底治理,大陸人民恐怕得生活在重重危機中。 閱讀全文
全球暖化 未來北極圈綠油油
拜全球暖化之賜,未來北極圈內的陸地可能經歷爆炸性的「綠化」,從擺脫冰和永凍層的土地上長出草、灌木叢和樹木。根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的電腦模擬報告,北極圈到二○五○年時,林木覆蓋的面積可能增加五二%。 閱讀全文
中國亟需政治改革以應對水危機
本月,在巴拿馬運河工程完成100年後,中國預計將完成其規模宏大的“南水北調”工程的第一階段,“將水從南方輸到北方”。這句話讓人想起了毛澤東的設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點來是可以的。” 閱讀全文
中國工業化的環境賬
中國一家官方媒體上周報道,2010年,中國環境退化成本約為2300億美元(15389.5億元),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5%,以人民幣計算相當於2004年的三倍。 閱讀全文
大潮州人工湖 第1期動土 把淹水變儲水
大潮州人工湖為全國首座落實上游森林保育、中游滯洪及下游排洪的補注型人工湖,占地三百公頃,將擔負起治水功能,把淹水變儲水,第一期工程五十八公頃,總經費十四億元,廿九日舉辦動土典禮。 閱讀全文
大潮州人工湖 防洪拚觀光
堪稱全國第一座地下水補注湖-大潮州人工湖開發案第一期工程,將於三月二十九日正式動工,不僅首度採用自然彎道取水工法,透過分洪減少水患、涵養地下水,發揮防洪、養水功能,且未來結合週邊一千公頃潮州平地森林遊樂區,兼具發展觀光效益,相信大潮州人工湖為國土復育跨出一大步,更是打造屏東安全生活環境的重要建設。 閱讀全文
首度國際森林日 倡議全球「零非法毀林」目標
聯合國在3月21日慶祝第一個國際森林日,糧農組織(FAO) 秘書長達席瓦(Jose Graziano da Silva)提議全世界都應支持「森林零非法毀林」的目標,他在聯合國宣布這項最新國際紀念日的儀式中,發表了非法毀林和飢荒兩者之間的關聯。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