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台灣新聞
《溫管法》修法將更名 升級應對氣候變遷 新增碳費與調適專章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實施五年以來,面對全球暖化及國際氣候緊急呼聲,已顯不足。趕在2020年底,環保署及立委洪申翰分別在上週提出修法草案,今年將啟動修法程序。 閱讀全文
中油急澄清三接已避開藻礁 環團批:避重就輕、誤導大眾
珍愛藻礁公投連署倒數5天,仍有25萬份缺口,保育團體進入最後衝刺,也讓大潭藻礁爭議再度浮上檯面。中油22日發出新聞稿說明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為維護藻礁生態已採取迴避措施;23日經濟部臉書更連發4篇圖文,強調生態工法可維持藻礁與潮間帶生態。 閱讀全文
水情更嚴峻 高屏溪暫停南水北送支援台南
旱象遲遲未解,水情更嚴峻,高屏溪攔河堰近日平均川流量下探,創下22年來最低量,原水供應量恐不足為確保各區域水情穩定,4日凌晨零時停止南水北送,南化水庫得增加出水量,以供應大台南民生用水需求,現有水庫蓄水量還得撐到今年7月,苦候甘霖。 閱讀全文
護藻礁公投連署 突破50萬大關
藻礁公投連署累計人數至昨晚突破50萬大關。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重申政府全力保護大潭藻礁,精確地說,藻礁議題不是人民對抗政府,也不是環保對抗經濟,而是「環保跟環保抉擇的問題」,此議題是單一政策公投,不須過多政治語言,政府部門將秉持公開態度說明,期待與外界有更多討論。 閱讀全文
緯穎敲定購買台南女中屋頂光電 預計明年台北總部使用10%綠電
雲端伺服器廠商緯穎科技與售電業者瓦特先生昨(28日)宣布,完成綠電採購合約簽署,預計2021年起,在台北總部使用10%綠電。 閱讀全文
北海岸建離岸風電 學者估影響台灣七成漁獲 漁民:反對到底
德能公司規劃於北海岸開發三座離岸風場,總面積將近1000平方公里,比三個台北市還大,近日連續舉行多場地方公開說明會,開發場址與北方三島(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周圍的重要漁場重疊,學者估計恐影響全台2/3漁獲,說明會數次遭漁民打斷,漁民直呼「聽不下去、反對到底」,最後雙方不歡而散。 閱讀全文
「整個城市都是黑的」:中國多地為何限電?
在中國東部城市義烏,當局已關了好幾天的路燈,並下令工廠只能部分時間開工。在沿海城市溫州,政府要求一些公司不要在辦公室裡開空調取暖,除非氣溫下降到接近零度。湖南省南部有工人說,因為電梯停開,他們要爬幾十層的樓梯。 閱讀全文
「台灣碳定價之選項」報告中譯摘要
為因應氣候變遷,今年7月初,環保署與英國在台辦事處共同合作,委由國際氣候政策研究智庫—倫敦政經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針對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政策及碳定價制度設計研議。15日「台灣碳定價之選項」(Carbon pricing options for Taiwan)報告正式發表 閱讀全文
每度7.15元 台電明年採購風電超貴
立法院預算中心近日提出報告指出,台電向民營單位購電成本逐年增加,明年採購預算,風電達到每度7.15元,比夏季電費的最高費率每度6.41元還高,應評估購電配比,降低供電成本。 閱讀全文
協和電廠轉型燃氣 立委籲不應犧牲海洋生態
配合我國能源轉型政策,台電預計將基隆協和火力電廠轉為天然氣發電廠,並將填海造陸18.6公頃,作為新的天然氣接收站預定地。 閱讀全文
【環資部組改】洪申翰「有但書」支持 詹順貴批用20年前邏輯在整併
今年6月環團出身的綠委洪申翰曾聯手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呼籲政院儘快重提難產20年的《環境資源部組織法》草案,積極催生環資部,如今洪申翰看到新出爐的政院版「環資部」,洪申翰也難稱滿意,他直言,「環資部」應該要成立,但政府部門在思考組改案時,「不能為整合而整合,為整併而整併」。 閱讀全文
氣候變遷減少環境衝擊 交通建設思維該改了
台鐵瑞芳猴硐坍方經過十一天,已於十二月十三日晚間七時東正線搶修通車,先進行列車回送作業,十二月十四日恢復正常行車,十二月十五日起則恢復全線班表正常班次。此次台鐵大規模坍方導致營運中斷,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及交通部長林佳龍均重提高鐵延伸宜蘭的必要性跟急迫性。 閱讀全文
巴黎協定五週年 外媒提五項成就與五大未竟之功
巴黎協定宣示在本世紀末前升溫不超過2°C,於12日迎來五週年紀念日,多邊主義再度興起,承諾與行動之間距離似乎再次可望拉近。對此,氣候媒體《氣候之家》盤點了巴黎協定五年來所實現的五項成就,以及五項未竟之功。 閱讀全文
周桂田/台灣宣示碳中和 四個要件
就全球氣候治理發展趨勢上台灣面臨新的壓力點,目前世界各國宣示進行2050年淨零碳排考量討論的國家達127國,入法及具有政策檔國家達22國。特別是,從氣候經濟競爭來看,作為台灣高值產業出口的歐盟於去年底已經宣示2050年淨零排碳,而隨著拜登當選後其宣示2035年美國無碳電力、2050年淨零排碳,兩大經濟體的政策路徑將益發鮮明。 閱讀全文
張豐年-增建或加高水庫 難解百年乾旱
日前傳出經濟部規劃新建3座水庫,並加高7座水庫壩體,以因應可能出現的百年大旱。但近年國內乾旱之加劇,主要肇因於過度開發導致之溫室效應、澇旱兩級化。 閱讀全文
謝英士、鄭佾展、高思齊》水庫難解氣候的旱
中南部水情吃緊,經濟部近日重提水庫計畫,包括新北雙溪、苗栗天花湖及台南南化(第二水庫)等3座新水庫,並進行全台7座水庫壩體加高以「因應氣候變遷加劇」以及「百年大旱」。 閱讀全文
受乾旱衝擊最大作物出爐 農委會明年推水稻種植「四選三」
農委會今天(2日)公布台灣農作物受乾旱影響分析,其中,以面積來看,茶為受衝擊最大的高度敏感作物。農委會還提到,明年起將針對每2年共4期的水稻種植,首度實施自願性「四選三」政策,政府僅提供3期稻米保價收購等優惠,鼓勵農民只種3期水稻,另1期則改種旱作,既能紓緩區域供水壓力,又可增加農民收入,且若成效良好,最快後年將以區域為單位,形成大區輪作,預估可節省2成農業用水。 閱讀全文
推氣候變遷法 目標2050淨零排放 綠委:加入聯合國契機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今偕民團舉行記者會,宣布將提出「氣候變遷法」,認為這是台灣未來的外交關鍵,是台灣增進外交盟友,邁向聯合國的新契機。據了解,洪申翰將與學者專家持續討論,預計12月底前提出具體修法版本。 閱讀全文
缺水停灌成常態? 中研院專家示警:未來春季雨量將減少13%
缺水危機迫在眉睫,農委會日前宣布桃竹苗及嘉南地區合計共3萬8000公頃農田停灌。今(30日)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與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等四位科學家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缺水停灌、夏季破表高溫等極端氣候對社會造成的重大衝擊,都不是偶發事件,已成為氣候變遷危機下的新常態。 閱讀全文
氣候變遷 催動三類投資
今年ESG成為顯學,其中,氣候議題已成各國政府不得不面對的真相。施羅德投資觀察,氣候變化造成各國推出各類減碳措施,將帶來三大投資主題,即全面電氣化、氫能發展及永續消費。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