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台灣新聞
【追蹤國土計畫】擱置爭議條文 立院三讀縣市國土計畫延一年
立法院會今天三讀修正通過國土計畫法部分條文,明定縣市國土計畫的擬訂及審議作業期程延1年、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作業延2年;爭議最大的「國家重大建設計畫」部分則未修正。
閱讀全文
李根政:小英政府對國土計畫有歷史責任
《國土計畫法》催生23年,此後的落實工作,行政院所屬國發會、政務委員,應扮演積極正面的功能,讓國土計畫不只是從區域計畫「轉軌」的工具,淪為土地利益競奪的戰場,而是奠定國土空間秩序的契機,打造台灣正常法治國家的百年基礎。
閱讀全文
【縣市國土計畫】台東96%為環境敏感地 觀光成未來發展課題
池上好米、伯朗大道、知本溫泉、卑南史前遺址、鹿野高台熱氣球三仙台、都蘭灣……,說起台東的好山好水、縱谷與海岸線上的自然景觀與生態資源,一般人總是如數家珍;而說起縣內138個部落的發展現況,以及佔陸域面積達96%的環境敏感地如何妥善使用,則較不為人所知。
閱讀全文
【縣市國土計畫】彰化二林中科劃1600公頃挨批 人口流失、工廠難題待解
以平原為主的彰化縣,是台灣農業重鎮,也是未登記工廠侵占農地面積最嚴重的地區,此外,彰化也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芳苑、大城是全台最大泥質潮間帶,具備國家級濕地潛力。許多重要農田、自然棲息地皆仰賴彰化縣政府的國土計畫,來避免開發、破壞。
閱讀全文
疫情對糧食安全與國土計畫的啟示
近月疫情弄得全球秩序大亂,川普預言美國死亡人數將超越世界大戰,義大利總理孔蒂也認為這是二戰後的最大危機,國際勞工組織日前估計2,500萬人將因此失業,近月美股更一度跌逾萬點,油價也劇降至18年最低,面對這場前所未見的災難,G20日前發表聯合聲明將不惜一切代價救經濟。
閱讀全文
新冠疫情影響 環保署:今年減碳2%有機會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8日邀環保署等部會就「我國因應氣候變遷作為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方向」進行專題報告,環保署也預計在8日陸續辦理專家諮詢會議、公民對話及公聽會等,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擬定「溫管法」修法草案送行政院核定。
閱讀全文
氣候峰會談金融!聯合國特使:零碳是當代商機
氣候之家報導,即將上任的聯合國氣候金融特使、現任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主席馬克.卡尼(Mark Carney)告訴銀行業和投資者,每一項民間融資的決策都必須考慮到氣候變遷以及如何使世界經濟邁向零碳。
閱讀全文
談氣候,不只從環境出發!更要扣著經濟與人權
非得等到狂風暴雨、即寒酷暑、才對氣候議題有感嗎?但事實上,氣候議題早已直接、間接影響我們生活。就連全球關注的新冠肺炎疫情,背後也有著氣候變遷的影響。
閱讀全文
【追蹤國土計畫】修法政院讓步 爭議第15條條文擱置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已開始審議「國土計畫法」修正草案,為了爭取立法院本會期完成修法,行政院已同意讓步,第15條遭外界質疑是「開後門」的修正條文確定不修正。行政院官員表示,第15條修正案授權政府在推動國家重大建設計畫時得適時檢討變更國土計畫,已與民進黨團達成共識將擱置。
閱讀全文
【追蹤國土計畫】修法係賦予彈性 法定工作仍持續推動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明將審查「國土計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針對台灣民眾黨黨團今天再次要求行政院撤回行政院版本,營建署表示,這次修法是因應國際情勢轉彎,賦予調整彈,相關法定工作仍會持續推動。
閱讀全文
【縣市國土計畫】澎湖12項建設 「農變建」歷史困境待解
歷史早發於台灣的澎湖,擁有豐富的海洋自然資源,近年不管是人口還是觀光人數都持續成長,甚至成為退休人士的首選。縣府預估,至民國125年將有145萬人次觀光客造訪。如此的成長將替澎湖帶來怎樣的發展壓力?
閱讀全文
【縣市國土計畫】屏東縣宜維護農地掛零惹議
《國土法》現正加緊修法,另一方面,內政部縣市國土計畫審議會也持續緊鑼密鼓召開中,至今已完成審議12個縣市,本月26日召開屏東縣國土計畫專案小組第一次審查會。屏東為農業大縣,國土計畫草案卻未劃設「宜維護農地面積」、低估農業發展區第1類(農1)面積、都市計畫農業區(農5)也掛零,引發爭議。
閱讀全文
國土計畫的漫長等待
行政院近期通過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擬將縣市國土計畫及功能分區從「二年」延長為「一定期限內完成」,並允許「經行政院核定之國家重大建設計畫」不受五年通盤檢討的限制,立委與民間團體皆擔心,延宕將導致《國土法》上路遙遙無期。
閱讀全文
修國土計畫法、鄉鎮市長改官派 藍轟綠:趁防疫偷吃步
國民黨舉辦「共渡疫情.國土安居」研討會,邀請執政15縣市代表及立院黨團幹部、專家學者討論「國土規劃與地方治理」,針對「國土計畫法」修惡、修正「地方制度法」欲廢除鄉鎮市自治選舉等議題,智庫批判民進黨政府「防疫當前,卻在偷吃步」。
閱讀全文
【追蹤國土計畫】王珍玲:台灣國土計畫的新冠病毒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王珍玲副教授於《聯合報》投書,我國國土之規畫及發展一直缺乏整體性、持續性之原則及政策,在經濟掛帥的年代,計畫法制為配合特定政策及開發之要求,常有大開後門之例外條款,招致「計畫是紙上畫畫,牆上掛掛」之譏,產生之過患及爭議罄竹難書。
閱讀全文
【追蹤國土計畫】時力提黨版 柯建銘:盼本會期完成修法
行政院日前提出《國土計畫法》修正草案,遭到外界提出「空白授權」等質疑,但因《國土法》規定,縣市政府要在今年4月30日公告實施「縣市國土計畫」,所以面臨期限將至的問題。對此,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今(19)日晚上受訪時說明,時間大抵是確定要延長,所以430期限就比較沒關係,目前還是防疫為第一優先,《國土法》的相關條文,都還要再做討論,盼本會期完成修法。
閱讀全文
張豐年、方儉、徐世榮 獲2020台灣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
全國NGOs環境會議籌備委員會今(18日)宣佈,「2020台灣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由張豐年、方儉與徐世榮三位獲得。將於4月1日「全國NGOs環境會議」大會上予以表揚。
閱讀全文
不准減煤踐踏中部人民健康
台中市長盧秀燕針對行政院撤銷管制生煤自治條例部分條文,17日利用市政會議開議前,發表措詞極為嚴厲的聲明,指責行政院是為燃煤製造大廠解套,踐踏700萬中部人民健康。放任助長空氣污染,破壞環境生態,這種獨裁集權粗暴的作法,她要表達「嚴重抗議」。
閱讀全文
WHO督促歐洲國家採取「最大膽」行動抗疫
編按:3月17日《路透社》報導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區域主任Hans Kluge表示,每個歐洲國家都應該盡可能採取「最大膽的」行動,以遏制或減緩新冠病毒疫情擴散。
閱讀全文
【追蹤國土計畫】郭瓊瑩:別淪紙上作業
近來因新冠肺炎疫情擾亂,台灣與中國大陸一水之隔,可能是病毒傳播之最大威脅,但也因台灣為一島嶼,地理區位上我們似乎有一可緩衝隔絕之「距離」安全感。惟也因如網際網路般快速之國際運輸交流,「病毒」業已無孔不入。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