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台灣新聞
台大風險中心發布能源轉型報告 籲總統府應開氣候行動委員會、電價應一次漲足6%
氣候變遷影響進逼,台灣卻缺乏因應及調適對策。台大風險中心今(12)日發布《鉅變台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報告,提出台灣應啟動能源稅、工業節能、能源治理等六大政策組合,並由總統府召開氣候行動委員會,才能達成2050年的碳排減半目標。風險中心也建議,明年電價應一次漲足6%,才能真實反映能源轉型所需的發電成本。
閱讀全文
謝英士、高思齊》美退出後 巴黎協定的未來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4日宣布,美國已正式通知聯合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成為至今唯一退出這項協定的國家。川普「退巴」之路,早在2017年6月就已經宣告,只是《巴黎協定》設下締約國在協定生效日起3年內不可退出的限制,11月4日剛好是可自由退出的第一天,美國立即啟動退出程序。加上今年年底的第25屆氣候大會主辦國從巴西換到智利再換到西班牙的「異狀」,可謂該協定的多事之秋。
閱讀全文
前瞻建設 加速再生水工程
為因應近年極端氣候導致異常降雨和乾旱,傳統水源供給穩定度正備受挑戰,因此為擴大再生水使用及推動範疇,「前瞻基礎建設設計劃中的-水環境計畫(水與發展)」其子計畫「再生水工程」內容包含臺中市水湳水資源回收中心再生工程及仁德水資源回收中心再生水工程等3案,列入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加速推動中。
閱讀全文
光害太嚴重 環署將引國外標準提「建議值」供部會參考
都市光害太嚴重,環保署預計在年底前擬定「光污染管理指引」,提供住宅區、住商混合區中,比較亮的廣告物、閃爍的霓虹燈等的亮度「建議值」。不過,這項規定並無強制力,環保署說明,實質上的管制做法仍要看各縣市政府或中央部會是否提出相關措施而定。
閱讀全文
基隆》土地將全面國土化?市府揭開國土計畫的秘密
已逝導演齊柏林的紀錄片「看見台灣」促使政府及民眾,都越加重視「環境保護」及「國土保安」的問題,因此國土計畫法更從105年立法施行,而基隆的「國土計畫」,將被強制在明年4月30日前公告實施,並在111年4月前要將「國土功能分區圖」全數完成並實施,以後全基隆的非都市土地就全面改以國土計畫制度管制。
閱讀全文
高齡機車騎士占比近2成創新高 道安及老人移動權怎兼顧?
機車是國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惟隨著國內人口快速老化,高齡機車騎士占比迭創新高,不但老騎士自身駕駛安全堪虞,也對道路安全造成衝擊。根據最新統計,國內機車駕照持照人數近1500萬,其中年逾60歲的準老人及老人有289萬6620人,占比19.5%,創歷年新高紀錄;其中普通輕型機車持照人年逾60歲的比例更達26.7%,即平均每4台輕機座上就有1人是老騎士。
閱讀全文
大數據:全球1/3碳排放 來自這20間公司
《衛報》9日揭露,現今全世界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與20家開發全球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化石燃料公司直接相關。
閱讀全文
李鴻源:唯有上位計畫 台灣才有未來
公共建設不能任由企業把持發展,國家需要國土上位計畫。以台灣這個不大的島嶼,只要把土地容受力算出來,不論是經建計畫、都市計畫、交通建設的規劃都有堅實的依據,而不是任由官員或政客隨便喊價、隔空抓藥,就像前瞻計畫被質疑為綁樁或是消化預算,卻看不到前瞻的基本精神。
閱讀全文
強制歐美改善空污 《哥德堡議定書》修訂版正式生效
歐洲和北美國家10月7日起開始執行修訂後的《哥德堡議定書》,透過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來限制空污排放。哥德堡議定書共有51個締約國,包括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的許多成員國,迄今已有18個國家和歐盟批准了修訂版本。修訂版正式生效是遏止氣候變遷、生態系統劣化和威脅生命健康相關排放的重要步驟。
閱讀全文
空污季準時報到 環署協調全台電廠降載 減排40%
每年十月到隔年三月為台灣的空污好發季節,今年的空污來的特別準時,2日開始全國北中南及外島等32個測站都出現紅色警示,一直到今(4)日雲嘉南以北都還仍呈現橘色提醒,中部更有6個測站持續顯示為紅色警示。環保署空保處長蔡孟裕表示,近日空污狀況主要受到西南風影響,將境外污染物帶往台灣,以及後續擴散條件較差所造成。
閱讀全文
一帶一路帶來暖化 模式分析:2050年全球升溫上看2.7℃
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投資在「一帶一路」國家碳排放路徑中扮演關鍵作用。提升地方綠色金融能力至關重要。外部資本無法滿足綠色投資的需求,所以參與「一帶一路」專案的金融機構將在決定其碳發展路徑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閱讀全文
改革金融系統 聯合國呼籲全球性「綠色新政」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25日發表報告指出,必須發展一個全球性的「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提供各國政府因應氣候危機的力量。
閱讀全文
水利產業主題館盛大開幕 開拓水利產業巨大商機
經濟部水利署與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聯合策辦「2019臺灣國際水週」,計有28場次平行國際論壇及專業水展等一系列活動。
閱讀全文
川普等領導人缺席氣候高峰會
聯合國今天召開氣候高峰會,以商議如何為多舛的巴黎氣候協定注入活水,並更有效對抗全球暖化。預定與會的約有60位各國領導人,但包括美國總統川普等人將缺席。
閱讀全文
921震後20年 落實國民自主防災意識
921 震災迄今20年了。日前教育部丶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等共同籌辦「台日災後重建與防災教育交流論壇」;全國防災日各地也陸續舉行防災演練和防災教育。臺灣雖積累多年經驗,但面臨日益逼近的強震週期,參考日本經驗,仍應審慎思考全國的防災大戰略。
閱讀全文
紐約宣言5年了 森林年年流失一個英國國土
2014年9月,由諸多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和原住民組織簽署「紐約森林宣言」,承諾在2020年之前將熱帶森林砍伐量減半,並恢復1.5億公頃土地。但針對森林狀態進行的全球性評估已經揭露,簽署方並未履行承諾。
閱讀全文
聯合國:沙漠化每年造成全球15兆美元經濟損失
聯合國高階環境官員7日表示,森林火災、乾旱和其他形式的土地劣化使全球經濟每年損失高達15兆美元,並加劇了氣候變遷危機。
閱讀全文
亞馬遜大火延燒 全球知名企業紛紛警告撤資
隨著亞馬遜大火延燒加上極右翼總統波索納洛的處理態度,巴西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許多資產管理公司、退休基金和公司已發出停止交易並停止購買政府債券的警告。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