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台灣新聞
企業界的敵意:為什麼全球的大公司都阻撓氣候行動
當各國為12月份在巴黎召開的氣候變遷談判做準備之時,企業作為應對氣候變遷的驅動角色正在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雖然私營部門已經多次呼籲各國做出更具雄心的減排承諾,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一些企業或許正在阻礙為減排所做的努力。 閱讀全文
管線老舊讓市民喝鉛水? 北水處:不影響水質
香港鉛水風暴餘波盪漾,台灣19日也爆出自來水含鉛疑雲。《蘋果日報》報導追查發現,全台有7縣市3萬6000戶的供水管仍為鉛製,且全台50個淨水場,高達半數都驗出供水含鉛。供水單位急忙發出聲明表示,飲用水水質符合標準,請民眾不要恐慌。 閱讀全文
最艱難的時代 你不能沒有的生命特質——韌性
「韌性」是個艱澀的詞彙,用來形容我們都熟知的特性:「反彈回去」。就如同英國樂團Chumbawamba所吟唱的:「我被擊倒,但我爬起來。你永遠不可能打倒我。」 閱讀全文
我見我思-諾貝爾的記者魂
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作家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是「第一位獲獎的女記者」。 閱讀全文
樂施會:聖嬰年遇旱 全球千萬人陷入饑荒
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指出,2015年至2016年間,在極端氣候和聖嬰現象的影響之下,高溫、乾旱等極端氣候事件正打亂全球的耕種季節,至少有數以千萬最窮困的人口面臨糧食安全危機。 閱讀全文
神秘的能源稅?法律人:資訊公開和公眾參與不足
今年6月立院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翌日,經濟部提配套措施表示將研擬開徵能源稅。這並非國內首次談能源稅,政府自2006年開始推動能源稅,但礙於景氣與企業壓力,至今仍無法順利通過立法。 閱讀全文
疑因大量融冰入海 今夏北大西洋水溫特低
受太平洋強勁的聖嬰現象影響,今年全球海水普遍高於平均溫度,但科學家指出,今年夏季的北大西洋一反全球海水升溫的趨勢,意外出現一個巨大冷水團。 閱讀全文
排雲山莊接市電 高山郊山化的第一步?
最近玉管處為了排雲山莊「穩定供電及未來提升登山安全」,委託建築師事務所提出幾種供電方式,包括由塔塔加登山口建置電力至排雲山莊。只是,到底需要多少電力才足夠,卻交代不清楚,尤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的台灣中央山脈保育廊道好不容易建置以來,不惜犧牲景觀、冒險用電,只求滿足登山遊憩行為,玉管處似乎欠交代。 閱讀全文
+56% 台灣的真實「減」碳目標
國際智庫分析,各國若都遵循南韓、新加坡的減碳目標,本世紀末升溫將落在3~4℃。台灣的目標稍微好一點,但仍較1990年排碳基線增加 56%。 閱讀全文
人類捕獵速度高於動物數倍 「地表最強掠食者」恐讓地球吃不消
人類殺死成年食肉動物的速度﹐是食肉動物捕食殘殺的9倍,但更大的不平衡出現在海洋中,數據顯示人類捕撈成年魚類的速度是海中掠食者的14倍。 閱讀全文
調查:對災難最脆弱城市 台北東京首爾
南韓媒體報導稱,跨國保險組織勞合社倫敦總部與劍橋大學風險研究中心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首爾是全球第3大對災難最為脆弱的城市,僅次於台北和東京。 閱讀全文
百蚊不如一劍!防治登革熱,劍水蚤放養效果佳
頂著大大兩根觸角和橢圓形身軀,皮老闆和浮游生物「劍水蚤」相似度高達99%,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蟲媒傳染病實驗室主持人蔡坤憲發現,體長僅0.5~2釐米的劍水蚤食量驚人,最愛吃斑蚊幼蟲,一天可吃下40隻孑孓,研究室在台南和高雄水溝、地下室放養劍水蚤半年後,孑孓孳生率從五成下降到一成,戲稱「百蚊不如一劍」,可望成為防治登革熱的利器。 閱讀全文
缺水城市灑水治霾:鄭州
中部城市河南省鄭州市自4月起,在市區灑水降塵治霧霾,平均每兩小時灑一次水,日耗灑水量3.5萬餘噸,而鄭州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中國均值的1 /10。 這些水幾乎都是自來水管網中的「南水北調水」。 此舉引發外界質疑。 閱讀全文
噴藥、浸海水 難敵吸血蚊子以平方數增殖
「一隻蚊子吸飽了血,平均可產下80到100顆卵,而這些卵都孵化長成蚊子還可生下100顆卵。」登革熱疫情趨嚴,台大昆蟲學系名譽教授徐爾烈坦言,由於每一隻蚊子下蛋是百倍成長,民眾若疏於清理任何可能積水的地方,後續如何噴藥、引海水或施放劍水蚤,都只能治標,無法治本。 閱讀全文
國人肉食額度超量七倍 動團:不利環境有害健康
中秋節即將來臨,國人習慣於中秋夜全家團圓吃烤肉,但你知道自己攝取多少肉量就夠了嗎? 9日,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召開記者會表示,按照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豆魚肉蛋建議分量約三~八份,若以每日二份(每份35克)肉類換算,全台每年約22.04~58.77萬公噸。 閱讀全文
登革熱為何往北擴散?全球暖化為主因
登革熱一般流行範圍多在熱帶與亞熱帶,但隨著近年全球暖化越趨嚴重,流行區域逐漸向高緯度移動,就連地處溫帶的國家都不敢輕忽,2014年就曾在日本東京爆發本土登革熱疫情引起全球恐慌;而從今年5月開始,台灣的疫情除了已爆發3000多例的台南外,北部及中部也陸續發現疫情。 閱讀全文
綠色奇蹟!這個國家整整75天「只」用再生能源發電
全世界的人口日益增加,能源消耗的速度也以倍速成長,化石燃料一直是全球能源的主要來源。然而,大量燃燒煤、石油、天然氣除了帶來嚴重的環境汙染,排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也造成全球氣候變遷。在能源問題日益嚴重的同時,哥斯大黎加(Republic of Costa Rica)有件值得全球關注與讚嘆的大事件:整整75天使用再生能源供應全國電力,完全沒有燃燒化石燃料。 閱讀全文
嚴審農地種電 業者資金被卡20億 立委關切
近年農地種電亂象叢生,中南部出現許多「假種田、真發電」的光電大棚,地方政府加強稽察,卻引發光電業者反彈,要求農委會告知「到底要怎麼種才合法」,立法委員陳節如昨日召開座談會,農委會透露,未來擬規定光電業者在農業設施覆蓋太陽能板後,須維持基本透光度、作物生產量,預計邀請產官學專家組成委員會,找出適合結合光電的作物和經營樣態。 閱讀全文
受污土壤何處去? 環署鼓勵再利用 處理標準上路
從鎘米、RCA工業污染,到廢爐渣回填農地事件,全台因污染而遭列管的土地,高達6,258筆,面積3,524公頃,相當於136座大安森林公園。污染土壤該何去何從?7月,環保署新制上路,為污染土壤的後續處理設定統一標準。 閱讀全文
蘭陽地熱發電案 環評初審三度闖關受挫
反核老將高成炎成立的蘭陽地熱公司,2年前進駐宜蘭利澤工業區,有意在當地開發全台首例、發電量共101MW的深層地熱發電廠,今天三度闖關環評初審,出席的環評委員仍因開發單位無法提出深層地質資料,擔憂後續鑽井或面臨天然災害時恐引發公安問題,兩造爭論不休,最後在立委田秋堇建議下,專案小組同意額外針對地質問題召開專家會議進行辯論,同時作出「補件後再審」以及「應進入二階環評」兩項結論,併提給委員會決定。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