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新聞
美國川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編按:美國總統川普11月27日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核心內容是要求美國政府有義務每年評估允許香港高度自治的「一國兩制」是否發揮作用。該法規定,如果香港發生人權鎮壓等,美國將對相關人士實施制裁,還有可能導致美國調整向香港提供的關稅與簽證發放的優惠措施。對此,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表示反對美國干預香港內政事務,中國政府則指責美國嚴重干涉中國內政,並重申貫徹「一國兩制」的決心。 閱讀全文
台灣景氣趨弱 連10月黃藍燈
編按:國發會於11月27日公布景氣燈號,已連續十個月出現代表景氣「趨弱」的黃藍燈,且綜合判斷分數降到十八分,離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只差兩分。國發會官員表示,目前景氣表現不理想,且外在環境非常嚴峻,這對台灣是一大挑戰。展望未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先進與新興經濟體成長普遍放緩,明年全球經濟展望仍疲弱,對我國未來景氣之影響均須密切關注。 閱讀全文
聯合國:全球溫室氣排創新高 恐帶來毀滅性後果
根據聯合國11月26日發布的報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去年創新高,且若各國不採取必要行動,則本世紀全球氣溫升幅將是巴黎氣候協定設定門檻攝氏1.5度的2倍以上,達攝氏3.2度。 閱讀全文
2019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編按:2019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民主派得票數總計為1,673,991,得票率為57.34%,當選席次為389席;建制派得票數總計為1,220,999,得票率為41.82%,當選席次為59席。在這次選舉中,民主派獲得過半數議席,且席位更高於上屆的建制派,肯定獲得117個選舉委員會名額。由於香港行政長官是由選舉委員會選出,選舉委員會共有1200名委員,如果將來民主派在其他界別獲得更多席次,恐足以影響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結果。 閱讀全文
香港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
編按:因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香港示威活動已持續數月,香港主權移交後的第六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19年11月24日舉行。在逾71%破紀錄投票率下,香港地區政治版圖出現重大變化,民主派共取得388席,成為最大黨;親北京的建制派只獲得59席。此結果意味著,民主派有可能在未來香港特首選舉有更大話語權。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會「認真反思」,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僅強調香港應止暴制亂,並重申「一國兩制」決心。 閱讀全文
「十四五」編制啟動 能源、氣候政策的重大變革整理
五年規劃是中國的最高級別的政策藍圖,也被視為在影響全球可持續性方面「世界最重要的文件之一」。這一制度始於1953年,如今正在制訂是第14個五年規劃(2021-2025)。與之前一樣,「十四五」規劃將在經濟發展和農業生產等一整套發展目標的基礎上,指明中國的發展路徑。 閱讀全文
能源論壇/曾文生:能源自主 經濟添動能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日表示,過去台灣能源進口總值占GDP比重約十分之一到七分之一,如果把這些能源花費變成台灣國內生產,是非常值得發展的領域,除了透過科學潔淨方式滿足能源需求,也將成為經濟成長的動能。 閱讀全文
10年來新低 OECD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
編按:世界政經局勢不穩定,中美貿易戰升溫、日韓貿易戰持續、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據增。全球更大的擔憂是,各國政府在面對氣候變遷、經濟體數位化、多邊秩序崩解等挑戰上無所作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1日最新預估,全球經濟今明兩年成長率皆為2.9%,增速恐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最低。 閱讀全文
全球掀起反資本主義新浪潮
編按:世界在自由經濟體制的資本主義走向,貿易自由化下的發展,而今全球化的表象,多國內部政府的重分配角色被削弱,所得稅率大幅降低,趨勢的演進已見生產力成長減緩、金融衝擊持續惡化、不平等差距環生等重大的問題。全球掀起反資本主義新浪潮,資本主義面對社會分歧應當如何重塑?需要整合、對話及思索因應對策。 閱讀全文
亞馬遜來台設聯合創新中心
編按:亞馬遜兩年前來台設聯合創新中心,亞馬遜不直接投入資金,而是扮演技術指導和雲端資源提供者的角色,設立目的是想拉高臺灣市場的AWS公有雲服務使用率。專家指出,這個創新中心實質上是 AWS 的業務部門,目的是提高與當地企業的黏著度,擴大 AWS 使用率,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吸納相對廉價的亞洲工程人才。 閱讀全文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在東南亞的佈局與競爭
編按:東南亞市場擁有龐大的電商潛力,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兩大電商巨頭在東南亞佈局與競爭。亞馬遜從新加坡開始推出Prime Now,阿里巴巴收購Lazada,確立東南亞電商基礎。阿里巴巴是採漸進式的提高對東南亞地區的投資額,而亞馬遜縱然在歐美地區地位無可動搖,在印度電商市場也擁有主導性的市占率,然而在東南亞地區卻在中國積極佈局之下,現況看來有被包圍的危機。 閱讀全文
資金匯回的假象與真相
編按:政府宣傳「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成效斐然,但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在立院坦言,目前從海外匯回的資金是零,引發爭議。「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問題複雜且泛政治化,且可能造成資源的扭曲與浪費,更是明顯不公平的措施。建議政府應立即盤點對大陸台商的優惠措施,並依專業及全盤性的考量,做適當的調整。 閱讀全文
正視我國製造業經營環境的劇烈變化
編按:台灣製造業今年所面臨的營運挑戰主要三:第一,以石油為主的原物料價格下跌;第二,美中貿易戰所帶來的環境不確定性;第三,缺乏殺手級產品創造需求。在美中貿易戰所引發的不確定性因素方面,今年台灣製造業受此影響最深刻的行業可能是機械業。在產品創新方面,受其影響最甚的莫過於資訊電子業,其中,又以半導體產業為我資訊電子業的重中之重。政府應注意當前許多經濟數據已和產業經營現況脫勾的現象。 閱讀全文
許嘉棟:改善投資環境才是正辦
編按:台灣近期經濟成長表現優於其他三小龍,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許嘉棟認為,純粹是幾項國際因素加上「機遇」使然。中美貿易戰、日韓貿易戰持續,台灣受惠於轉單效應以及大陸台商回台投資。然而,轉單效應與台商回台投資,長遠來看都不足以依賴,改善投資環境與簽署FTA是首務。 閱讀全文
香港高院裁定《禁蒙面法》、《緊急法》違憲
編按:香港高等法院裁定,緊急法在「危害公安」的情況下使用屬違反《基本法》,因此認定《禁蒙面法》亦違憲。這個判決觸發中國中央政府的猛烈抨擊,並表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是否符合香港基本法,只能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判斷和決定,任何其他機關都無權作出判斷和決定。 閱讀全文
台灣IT品牌的困境與挑戰
編按:蘋果掀起典範移轉革命,大幅改變IT產業的價值鏈,也扭轉消費者的喜好與關注。台灣科技產業面對從PC到行動應用的生態轉移衝擊,台灣IT品牌的存在感正在消失。專家表示,台灣IT品牌遇到三大挑戰:第一,由蘋果帶動的應用平台App Store風潮,使得軟體與應用成為典範移轉的核心,無力進行軟硬體整合的企業品牌,都面臨危機。第二,台灣 IT品牌無法取得關鍵零組件的奧援。第三,品牌競爭已成為國力的競爭。 閱讀全文
阿里巴巴為何在香港二次上市?
編按:香港因社會動蕩與中美貿易戰等因素使經濟陷入衰退,阿里巴巴既不缺錢,卻仍堅持在香港交易所二次上市,其原因可能有四點:第一,香港允許「同股不同權」股票。第二,應對中美金融戰。第三,獲得更高估值。第四,發展人工智能。專家表示,阿里巴巴是響應政府號召回歸國內市場的科技第一股,如果成功,將有更多公司跟隨。 閱讀全文
許添財談高齡化經濟成長新動力及地方創生
地方創生理念起源於日本。因有見於城鎮結構的崩解將使日本無法抵擋人口減少的洪流,乃思「產、地、人」三位一體,透過創新作為,結合基礎建設、地方特色、現代智慧科技、新商業模式與文化創意,讓年輕人回流,或引進新人口與新投資,創造就業,重建地方經濟發展創新生態系。 閱讀全文
沃爾夫:美國經濟的競爭與自由在減弱
編按:美國紐約大學金融學教授湯瑪斯•菲利蓬(Thomas Philippon)出版新書《大逆轉:美國是如何放棄自由市場的》,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馬丁•沃爾夫提出評論。沃爾夫表示,美國市場的競爭性已減弱,競爭的減少是因為進入壁壘增加以及反壟斷執法不力,而大量的遊說和競選捐款支撐著現狀。對此,美國應該要自由准入、監管機構確實執行反壟斷、以及保護消費者享有透明度、隱私權和資料所有權。 閱讀全文
全球經濟面臨五大威脅
編按:全球經濟正面臨五大威脅,包括保護主義的破壞、機器人崛起、數位落差、民粹政治,以及氣候災難。對此,政府應積極且迅速地擬定與執行相應策略,並在跨國層級修正規定以因應快速的世界變局。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