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新聞
再生水利用有法源 緩解水資源 產業也愛
高雄市政府將於近期公告鳳山溪再生水廠招商,預計2018年產水運轉,這是去(2015)年底通過《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後,第一個依法進行再生水收回再利用計畫。水利署表示,由於法令公告實施,使得政府、企業使用再生水於法有據,台灣水資源更能彈性利用,能緩解極端氣候旱澇不均的水資源困境。 閱讀全文
日本央行為何此時實行負利率
受海外不穩定因素增加影響,日本企業對風險的態度愈發謹慎,這很可能對新年度企業的定價政策和春季的勞資談判造成消極影響。如果企業推遲設備投資,經濟復甦將被延後,日本更加難以擺脫通貨緊縮。日銀行長黑田東彥表示,如果物價基調變得不穩定,將「通過追加寬鬆等一切措施來應對」。 閱讀全文
民間公開縣市節能政策評比 新北、屏東、台北列前三
台灣面臨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頭,政府終於動起來,行政院大刀闊斧投入30億元,提出「自己的電自己省」縣市節電計畫。民間團體自主成立「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監督各縣市的節能政策,並於今(27日)公布評比成績。新北市、屏東縣、台北市列表現最好的前三名,而基隆市、苗栗縣、彰化縣、嘉義縣、花蓮縣則被列為有待加強。 閱讀全文
中國推動美國走向金融洗牌
兩年前中國新華社發表評論稱全球“脫美國化”的時機已經到來,它呼籲建立一個不依賴於美國的“新的全球金融體系”。對於業內人士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中國央行自信貸危機爆發後就一直在呼籲結束美元時代。2009年,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打造“一個獨立於各個國家的並能保持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他的邏輯是通過將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一籃子貨幣,特別提款權可以作為一個真正的超國家貨幣取代美元。 閱讀全文
調查顯示中國貧富失衡,中產階級自安現狀
「在我們國家財富總額迅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社會的不平衡日益突出,」報告中寫道。「這不僅是體現在收入和財富兩極化上,在教育、衛生和其他社會保障領域也能清楚地觀察到不平等。」 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一直表示,當務之急是克服這些社會不平衡。但這份報告提醒人們,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完成。報告根據一項年度調查的結果撰寫,涵蓋了逾3.5萬名成人和1.3個家庭。 閱讀全文
余永定籲再推大規模刺激方案
余永定昨日於深圳一場會議中表示,中國目前處於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需要儘快證明經濟趨穩。他認為,中國政府應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及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但他也提醒,應比2008年金融風暴時所採取的「4萬億(兆)」刺激措施更加謹慎。 閱讀全文
馬總統登太平島-台灣終於可以做自己
從過去以來,台灣就一直無法擺脫美國強大的牽制力與影響力,不論是在過去民進黨政府時期,抑或是現今國民黨執政時期,這是兩岸對峙下的政治產物,也是大國政治下,小國所無法改變的宿命,這無怪乎馬政府的親美、和中、友日,美國是放在首位,阿扁時期的聯美日抗中,美國更是重中之重。 閱讀全文
第四波國會改革的重心
自國會全面改選以來,在各界的大聲疾呼中出現了1999、2002及2005年3波的國會改革,但各界迄今對國會的整體評價仍然低落。民進黨首次贏得過半國會席次,即宣示除了議長中立化,還要落實國會不擋案、委員會中心主義、限縮黨團協商事項、開放委員會旁聽及建立議事轉播系統等,響起了第4波改革的號角,追求開放及專業的用心值得肯定。 閱讀全文
中國經濟放緩打碎「非洲夢」
自今年初起,整個非洲大陸的經濟前景開始變得嚴峻,特別是在非洲的兩個最大經濟體,尼日利亞和南非。隨着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宣布,該國2015年從非洲的進口額暴跌了近40%,尼日利亞和南非的貨幣本月跌到創紀錄的低點。 閱讀全文
一條日光大道》法國打造「太陽能公路」為城市供電
法國生態、可持續發展和能源部部長華雅勒(Ségolène Royal)20日在與全法交通管理機構負責人會面時表示,未來5年,法國將建造總長1000公里的「太陽能公路」(solar road),利用太陽能為城市提供電力。 閱讀全文
溝通是加入TPP的成功關鍵
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是國家未來重要的工作。2014年TPP的12個成員國經濟產值,占全球比重約36%,貿易額達全世界30%以上,占我國貿易額亦高達35%左右。加入TPP是開拓市場,脫離當前貿易連11黑經濟困境的重要方法。但加入TPP有許多高難度挑戰,如何解決問題,政府應該未雨綢繆。 閱讀全文
2016會更熱?彭啟明:這一周的冷,不代表地球暖化暫停
超級寒流讓台灣變成「凍番薯,對於原本的暖冬卻突然極凍,氣象專家彭啟明在臉書解釋,的確可能和一月中的「北極震盪」有關連,但這一周的冷,不代表地球的暖化暫停,多數機構仍預測2016年將持續創高溫紀錄。 閱讀全文
中國要在中東扮演更大角色了嗎?
從中國官方學者的分析來看,習近平的此次中東三國之行多與「一帶一路」項目有關。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周末在《光明網》上發表的文章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成為中東國家新的希望。文章還說,在目前敏感時期,「一帶一路」體現了中國與中東「實現共同發展的誠意」。 閱讀全文
全球暖化海洋猛「吸熱」 學者擔憂衝擊生態
新研究發現,全球海洋暖化速度越來越快,過去20年間海洋增加的熱含量,竟佔了前工業時代至今所累積的熱含量的一半。 閱讀全文
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尚未開始
部分人又一次把註意力集中在了從製造業向服務業的轉型上。這方面的進展看起來確實相當不錯:根據中國官方數據,2015年頭三個季度工業年化增長率只有6%,而服務業則增長了8.4%。然而,這種錶面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金融服務業收入的增長。正如西方在金融危機前的情況一樣,這既可以說體現了經濟在向更平衡的“新常態”轉型,也可以說反映了信貸的增長。 閱讀全文
「長照產業發展」與「永續年金改革」的雙贏策略
老舊的年金制度是中華民國財政最大的黑洞,更是台灣「債留子孫」的最大禍源。政府的債務總額,中央政府約6兆元(含一年之內到期的短期債務),地方政府1兆餘元,其實都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但是關於年金給付的「潛藏負債」高達18兆元,這些所謂的未提存退休金(Unfunded Gap),將來仰賴政府稅收來填補,必須靠我們後代子孫的稅收來給付,無疑是血淋淋的世代剝奪。 閱讀全文
讓灌溉水不再「黑」 導演柯金源談農地污染的三大希望
肥沃土地本應長出豐美糧食,但曾幾何時,滋養萬物的土壤成為封存污泥、收割後的稻米不是拿來餵養生靈而是銷毀?環境影像紀錄片導演柯金源於2013年底發表紀錄片《黑》,真實呈現20幾年來,因土地規劃不良,導致工業廢水流入農田、污染農地的亂象。 閱讀全文
ILO警告:全球失業人口 今明兩年續增
商品價格低迷重創新興市場經濟,恐導致世界失業人口總數在未來2年持續攀升。聯合國轄下國際勞工組織(ILO)周二預估,在2016與2017年間,新興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失業人口將增加480萬人。 閱讀全文
醫:國人10大癌症死因都與PM 2.5有關
環保署空品監測網9日表示,西半部地區因擴散差,細懸浮微粒濃度飆高,尤其中部及雲嘉南地區一早已達紫爆等級。PM2.5濃度每年1-4月、10-12月較高,只要你正常呼吸,就可能吸進大量PM2.5,千萬別輕忽。但是PM2.5是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影響?Yahoo奇摩新聞帶你關心! 閱讀全文
中國經濟轉型之路依然坎坷
投資銀行藍橡資本(North Square Blue Oak)中國問題研究部主管巴倫(Oliver Barron)稱,實現再平衡有兩種途徑:提高規模較小行業的增速,或者收縮體量較大行業的規模。他說,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顯然正在取得進展,但這主要是工業增速放緩所致;這與由於政府政策對頭經濟突然取得兩位數的增長不是一回事。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