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國內外新聞

中國為何要讓人民幣和美元“脫鈎”?

來源: 華爾街日報 2015年12月15日

中國有關讓人民幣和美元“脫鈎”的新承諾凸顯出北京面臨的難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的行動可能會妨礙中國政府刺激經濟增長的努力。在有跡象顯示美國經濟日益走強的情況下,外界普遍預計美聯儲將於本週加息。與此同時,中國則反向行之,政府屢次降息,並採取其他措施放寬貨幣政策,刺激不斷減速的經濟增長。 閱讀全文

量化寬鬆VS.財政撙節

來源: 孫克難,工商時報 2015年12月15日

近年來,許多國家存在經濟衰退、失業率高、生產不振、財政赤字擴大、債務快速累積等諸症並存現象。面對此種多重複雜困局,在總體經濟政策上,往往採取截然不同作法:為了振興經濟,採取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貨幣政策;為了改善財政,採取撙節性(austerity) 財政政策。兩者目的迥異,政策取捨孰輕孰重,各有其支持者,不但受客觀環境與配套條件制約,也受意識型態影響。 閱讀全文

正視經濟自由化與GDP分配面的變化

來源: 工商時報社論 2015年12月14日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完成國民所得統計修正,並公布去年GDP分配面的資料,結果顯示我國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的比重降至43.86%,與民國80年代前後的50%,差距日遠。值得注意的是,同期間日、韓受僱人員報酬比重雖也下滑,但降幅不及我們一半,可見我國所得分配不均,較之鄰國猶有過之。 閱讀全文

「這是起點,不是終點」《巴黎協定》29條救地球

來源: 風傳媒 2015年12月14日

經過長達2個星期的馬拉松式密集協商,簡稱「巴黎氣候峰會」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終於達成一份取代《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歷史性《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詳細方案12日陸續出爐,總共29條,希望在本世紀結束之前,力保全球均溫上升不超過攝氏2度。 閱讀全文

紅色危機 產業轉型契機

來源: 徐作聖,中國時報 2015年12月14日

自2014年以來,大陸政府及產業界以強大企圖心發展IC及周邊產業,計畫5年投資超過1200億人民幣。而大陸紫光集團本月宣示投資台灣三家大型IC封測廠正是大陸產業一條龍垂直整合的前端策略。此舉再度引起社會對紅色產業鏈威脅論以及台灣產業空洞化的疑慮。 閱讀全文

舊經濟指標難釋中國增長全貌

來源: FT中文網 2015年12月11日

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的知名基金經理邁克爾•哈森施塔布(Michael Hasenstab)與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都認為,中國經濟正迅速轉向國內消費,這挑戰了那些過於關註中國工業部門困境的看空者的觀點。對中國官方經濟增長數據的普遍不信任,讓許多觀察人士都構建起自己對經濟活動的測算方法——通常基於鐵路貨運(今年已經大幅下降)以及鋼產量(2000年至2013年間平均年增速為15%,而明年預計將下降3%)等變量。 閱讀全文

盡速通過貨貿 對抗經濟逆境

來源: 林建甫,聯合報 2015年12月11日

台灣出口成長率出現連續十個月負成長,更是連續六個月雙位數衰退。另外,南韓國會通過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南韓政府並爭取在近日內就要走完流程,力求於今年內生效。預計到明年一月,約有逾六成產品關稅啟動調降,此舉雖然短期影響有限,但中長期對我國產業的衝擊不可小覷,對未來在大陸的競爭更是雪上加霜。幸好我們也有秘密武器,但國人應趕快拿出來備戰。 閱讀全文

巴黎氣候峰會登場,魏國彥:明年提出5年減碳方案

來源: 風傳媒 2015年12月11日

環保署長魏國彥率團參與10日於巴黎開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出席峰會的魏國彥與台灣媒體視訊連線時,除說明包含未來減碳的巴黎協議、能源突破及技術創新等會議成果,也表示將提出5年減碳方案,再做能源配比。 閱讀全文

各國減碳目標公平嗎? 公民團體這麼看

各國減碳目標公平嗎? 公民團體這麼看

來源: 低碳生活部落格 2015年12月10日

"這些自主減碳承諾INDC,既然是自己承諾,想必不會太公平。許多智庫都以不同方式計算各國INDC的強弱(與誠意),多個公民團體也共同合作出版報告《公平分攤:公民社會對國家自定預期貢獻的公平性評議》,昭示他們眼中何以為公平的各國承諾。" 閱讀全文

在中美之間,東盟國家選擇騎牆

來源: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5年12月10日

美國總統奧巴馬於近期抵達馬來西亞,參加最新一輪的美國-東盟峰會和東亞峰會,重申美國對亞洲的戰略承諾。但是,東盟10個成員國的反應與近年來的慣常表現一樣:保持騎牆。東盟各成員國並未與華盛頓保持完全一致。就算一些國家的政府越來越擔心中國對南海日漸強硬的主張,比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它們也更傾向於有選擇性地容忍北京,而不是針鋒相對。 閱讀全文

為台灣留才、用才 再進一言

來源: 單驥,工商時報 2015年12月10日

當前台灣人力問題的三大挑戰:生育、人才與法規,本文將針對人才部份,就教於各界。根據英國Oxford Economics機構發表Global Talent 2021的報告指出,在其所評估的46個國家之中,台灣是所有國家在2021年時人才(talent)流失最嚴重的國家,在亞洲各國中,中國大陸居中,是人才平衡者,其他亞洲國家如泰國排名32,新加坡排名33,韓國排名40,日本為45,最後則是台灣排名第46位,不但敬陪末座,而且人才流失問題之嚴重,為各國之最。 閱讀全文

透明的頂層設計 為兩岸創富

來源: 莊奕琦,中國時報 2015年12月10日

台灣龍頭也是全球第一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日前正式宣布,向政府申請獨資赴大陸南京投資30億美元設立12吋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台積電說明到大陸設廠主要為商機考量,可以更貼近市場服務客戶。近年來中國大陸IC市場成長快速,再加上大陸官方大力的政策支持,市場商機是此次台積電投資大陸不可避免的選擇,以台積電在晶圓產業的地位尚且如此,可見市場的力量,見微知著,未來兩岸產業的競合實值得關注。 閱讀全文

巴黎氣候峰會開始衝刺

來源: 法廣 2015年12月10日

2015年12月11日巴黎時間18點之前是否可以達成巴黎氣候峰會最終協議,主辦國法國為之盡最大的努力。總統奧朗德表示,還有阻力,但我們邁向了正確的方向。峰會主席法比尤斯表示,原本43頁的最終協議草案文本被刪去了3/4懸而未決的內容,已提供的文本有29頁。法比尤斯還表示,談判進展速度仍緩慢。 閱讀全文

氣候績效連三年輸大陸 台灣在幹啥?

來源: 聯合新聞網 2015年12月09日

德國看守協會公布,台灣氣候績效指標已連續三年排名落後中國,全球五十八個主要排碳國中,台灣排名第五十二名,整體得分為四十五點四五分,落後第四十七名的中國三點一五分;雖然較去年微幅上升二名,但仍屬於表現非常差的國家。 閱讀全文

台灣減碳排名列「非常糟糕」名單 比大陸差

來源: 聯合報 2015年12月09日

環保團體「德國看守協會」 (Germanwatch)八日公布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排名,台灣雖然比去年進步兩名,但在列入排名的五十八國中名列五十二(前三名從缺,實際是四十九名),依然被列為「非常糟糕」名單,比泰國、大陸及馬來西亞都差。 閱讀全文

亞銀:亞洲各國應多建經濟特區

來源: 中國時報 2015年12月09日

亞洲開發銀行(ADB)周二表示,亞洲各國應建立更多經濟特區(SEZ),才能抵擋近來亞洲出口需求減弱帶來的衝擊,並吸引更多外來直接投資(FDI)。亞銀周二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根據過去數10年亞洲各國建立的經濟特區與出口數據來看,每當經濟特區數量增加10%就能帶動製造業出口額成長1.1%。 閱讀全文

習近平在巴黎:中國新常態的信號

來源: FT中文網 2015年12月09日

巴黎氣候大會於上周一拉開帷幕,習近平出席開幕式,成為第一位參加氣候會議的中國國家主席。他的現身在最大程度上象徵了處於新常態經濟政策下的中國正在經歷的劇烈轉變。時代的變遷確實迅猛,畢竟就在六年前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正是中國當時的總理溫家寶一手破壞了達成協議的所有機會。 閱讀全文

台積電登陸 搶人才搶市場

來源: 劉孟俊,中國時報 2015年12月09日

近年來中國大陸半導體產品需求成長快速,已超越海外能源進口躍居第一大進口產品。今年大陸設立半導體基金,結合其半導體政策強力支持下,未來發展成長可期。面對此趨勢,全球重要半導體廠無不重視此一市場,台積電是全球首位晶圓專工廠商,在上海的業務過去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已超過50%,面對大陸市場成長的商機,決定進一步赴大陸設立12吋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 閱讀全文

解決氣候變遷 需突破性思考

解決氣候變遷 需突破性思考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5年12月09日

攸關全球氣候變遷問題的聯合國第21屆氣候變遷會議,現正在巴黎熱烈展開,其中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峰會首日登高一呼宣布提出設立數十億美元來投入研發新潔淨能源科技,展現其參與減緩全球地球暖化的決心。此一宣示不僅振奮人心,更對於飽受低油價衝擊其發展的綠色能源科技產業而言,無疑更是打了一劑強心針。 閱讀全文

豬肉可以拒吃,藥品呢?

來源: 陳冲,工商時報 2015年12月08日

由TPP的發展史及美國於2013年4月邀日本加入TPP談判的變化,可以看出美國對新增談判對象的主導性,更可了解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制訂,比追隨他人主導的規則具有更高的優勢。 閱讀全文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