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新聞
希望台灣到處都是貼近土地的發展模式
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在6月底隨行政院永續會出團參與Rio+20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是政府團當中與生物多樣性議題最直接相關的高階官員。雖礙於台灣國際地位,未能參與大會正式議程,但他積極參與十多場周邊會議討論,包括混農林業、社區林業、綠色經濟教育、政策框架等層面。他接受本報專訪此行收穫時表示,希望台灣未來到處都有貼近於土地、適合當地的發展模式,如果能多學習國外許多更細膩的規劃與執行方式,假以時日,我們必能發展出類似日本「里山倡議」的典範。 閱讀全文
遙遠的雙溪,山中傳奇
「我曾想讓孩子把我的骨灰拋灑在北勢溪上游,讓孩子們走在像電影《大河戀》一般的大溪畔,聽著森林間的鳥叫蟬鳴,就像看到我一樣。」走遍千山萬水的自然作家劉克襄,如此形容他對雙溪這段美麗溪流的喜愛。 閱讀全文
環境前線:無能強化台灣恢復力的氣候調適綱領
當這兩週全民受熱浪所苦,揣想這是否又是暖化現象的另一徵兆之際,行政院通過《國家氣候變遷調適綱領》,以期降低台灣面臨極端氣候下所造成的衝擊。 閱讀全文
「實在年代─服務經濟轉型系列講座」系列報導二
針對全球能源逐漸衰耗,節能減碳成為每個人切身要務,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昨(15)日表示,台灣要在新趨勢中嶄露頭角,應以「文化品質」作為台灣服務業轉型的核心,透過跨領域、跨部會整合的發展架構,達到「在地就業、國際競爭」。 閱讀全文
發展產業 經建會進行水源評估
經建會正辦理「未來台灣各地區產業發展所需水源供應之可靠性分析」計畫,對於未來各地區產業發展所需水源可靠性進一步分析,並召開座談會議,討論適當因應措施。 閱讀全文
冷氣搭電扇 降室溫又省荷包
入夏以來電價調漲,電費愈來愈貴,但民眾薪水卻普遍「凍漲」,網路省電達人李義昇說,老舊家電不汰換、用電習慣不好都是耗電主因,養成良好用電觀念,可年省萬元電費,與其跟政府嘔氣,不如想辦法省電,別跟荷包過不去。 閱讀全文
我見我思-當中國打噴嚏
國際財金媒體說「中國將把世界經濟拖入衰退嗎?」韓國央行上周突然降息、下修全年經濟成長預測時說,原因除了歐洲問題外,還有中國經濟走緩;至於巴西經濟的頹勢,更是大陸經濟走緩的直接「受害者」;連澳洲都難逃大陸經濟下修的影響。台灣,嗯,更不在話下了。 閱讀全文
社論-明年公共建設預算驟減所透露的危機
每年各部會所提的10億元以上重大公共建設都會提到經建會審議,過去幾年併計各部會所提的計畫,其預算總在3,000億元以上。在有特別預算支應的年代,核列的預算可以逼近3,000億,甚至超過此一水準。但是自今年起已無特別預算,因此雖然公共建設需求仍然殷切,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許多建設計畫只得延後執行。 閱讀全文
李鴻源提議 幫公共建設買保險
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指出,極端氣候下,為因應可能的複合式災難,政府應該替大型公共建設投保災變保險;但目前政府還沒有風險管理概念,一切災害損失都由政府埋單,他將拜會財政部與金管會尋求支持合作,一起未雨綢繆。 閱讀全文
「實在年代─服務經濟轉型系列講座」系列報導一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主辦「實在年代─服務經濟轉型系列講座」,昨邀請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管中閔共同座談,對台灣服務業的問題、創新與展望提出建言。 閱讀全文
都市好熱! 教授提城市降溫涼方
政大教授孫振義今天投書建議,可利用都市降溫良方,包括都市綠化、增加都市水體、建造都市風廊、增加綠色建築設計、日常節約能源,緩和熱島效應造成的高溫 閱讀全文
宜蘭推環境教育 12處亮點出列
宜蘭縣推展環境教育,列出噶瑪蘭水路課程等12處環境教育亮點,全國各縣市前來研討和觀摩,並到冬山河自行車道等地參訪,晚間到童玩節園區體驗星空下的節慶文化。 閱讀全文
歐元區救助計劃逐漸清晰
近兩周前歐盟峰會結束後,人們情緒振奮,不少歐盟以及成員國官員一反常態地就尚未確定的救助方案發表觀點,引發市場猜測。而本周歐元集團(Eurogroup)會議明確了歐元區救助計劃。會議結果印證了市場之前對救助方案內容的普遍猜測。 閱讀全文
推綠色經濟經建會提8綱領
氣候變遷,今夏特別酷熱,經建會今(12)日在行政院會報告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綱領,未來發展綠色經濟將會是政府引導產業結構調整主軸,除傳統產業注入綠色元素,還有綠色能源、綠色交通、旅遊、農業及綠建築。 閱讀全文
彰化地層下陷 環團盼封深水井
環保團體今天表示,彰化農田水利會的51口深水井每年抽數千萬噸地下水,顯示農業用水已不足,不該再供應中科四期用水;立委也呼籲先封深水井,搶救彰化地層下陷危機。 閱讀全文
許嘉棟:公部門人才流失
金融研訓院今天舉辦「台灣人才培育及流動問題」研討會。 許嘉棟致詞時表示,台灣公部門人才流向私部門,攸關公部門的效率,人才流失的國家、廠商、產業等,在發展、績效及競爭力都有負面的影響 閱讀全文
余永定:人民幣路線圖存在缺失
他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的實質是資本項目自由化的過程,由於此次金融危機和中國的“大規模”失衡,中國政府應“謹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應首先做好國內的事情”。 閱讀全文
發展二氧化碳捕獲封存刻不容緩
政府「永續能源政策綱領」規定,2016年至2020年間的碳排放量應回到2008年的2.64億公噸。工研院指出,碳排量愈趨嚴格,發展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技術刻不容緩。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