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新聞
《黑琵又少了》台管處普查剩1141隻
黑面琵鷺數量又少了約五百隻,日前台江國家公園進行十二月第一次黑琵普查,發現數量不增反減,原本期待冷鋒南下時,數量會再增加,結果卻落空,這次普查只有一千一百四十一隻,比去年最大量一六七一隻足足少了五百多隻。 閱讀全文
八八風災強制遷村 富山部落變死城
八八風災時,台東大武鄉的富山部落因被土石灌進被強制撤村,30幾戶的村民被迫搬進永久屋,後來因安全考量,原部落不能再住人,如今那個地方就像一座死城,但包括何曉英在內的村民,還是偶而會老家看,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家。 閱讀全文
與水共存的新思維 打造都市新風貌
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王价巨強調,未來摒除「人定勝天」的窠臼觀念外,應當重新思考「與水共存」進而「與災害風險共存」,並且將都市暴雨視為資源而非迫害,進而共處與運用,搭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法則,讓水資源融入都市規劃的層級,才是積極有效的治理方針。 閱讀全文
環團促成立「化學安全管理署」
環保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今天(9日)召開記者會,希望在政府組織再造之際,推動成立「化學安全管理署」,專責管理化學物品。不過,這項提案目前只獲得20名立委連署,因此將在下屆立法院持續推動相關立法。 閱讀全文
活絡台9線 蘇花改101年動工
爭議20年的蘇花改工程預計101年2月農曆春節前後動工,2017年全線通車。交通部近日將於行政院院會報告進度。蘇花改完工後,可望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閱讀全文
土石流潛勢溪流 增為109條
水利局表示,高市現有八十九條土石流潛勢溪流,經調查明年將增為一○九條,已請土石流潛勢溪流所在之十三區公所針對土石流潛勢溪流整治研提治理工程計畫及需求,並列入明年度整治計畫統籌辦理。 閱讀全文
花10億清13萬噸 二仁溪擺脫「電子垃圾堤岸」
斥資十億元、近二年的清除,二仁溪兩側共四公里的電子廢棄物堤岸,昨天已全數清除完畢,共清除了約十三公噸的戴奧辛、有害及一般廢棄物,今天起廢棄物將全部離場,飽受詬病多年的二仁溪電子廢棄物堤岸,終於可以恢復自然面貌。 閱讀全文
拒絕中油桃園廠改遷觀音 居民誓言用反六輕決心拼到底
國光石化爭議暫告落幕,但桃園縣觀音鄉的居民,卻正面臨石化產業擴張的危機。反對中油桃園煉油廠遷至觀音的在地居民、學者與環保團體,北上舉行記者會。 閱讀全文
整合環境資訊 環團盼專責單位
荒野保護協會今天表示,正進行組織改造的「環境資源部」雖納入經濟部的地質調查所、農委會的林業試驗所等調查單位,但仍未整合;為幫助環境資訊整體規劃,希望成立專責單位。 閱讀全文
粵近海污染 生蠔銅超標740倍
官方的研究報告顯示,廣東近海污染情況目前正日益惡化,珠江等入海河流去年共給廣東沿海帶來至少一百多萬噸污染物,包括砷、重金屬等。貝殼、魚等都已受到嚴重污染,其中民眾經常食用的生蠔,銅、鎘分別超標七百四十倍和九十倍,達到重度污染水平,食用猶如服毒自殺。 閱讀全文
寶貝台灣地景 國家地質公園網絡成立
由學術單位、地方縣市政府以及農委會林務局、交通部觀光局聯手打造的「台灣國家地質公園網絡」3日晚間於圓山飯店宣布成立,與會來賓除來自全國各機關代表以及社區意見領袖,還有各國的嘉賓,現場並發表「地景保育台北宣言」宣示台灣保育珍貴地景的決心。 閱讀全文
民間國是論壇:要非核去碳的產業政策 要夥伴關係的國土規劃
由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台南市社區大學等民間團體舉辦的第三屆民間國是論壇,2日接續首日高峰論壇,進行分組討論,針對「產業政策的能源思考」、「國土規劃與區域發展」,吸引近百名民間團體、政府官員與企業人士與會。 閱讀全文
高市東聯化工 被疑偷排廢水
高雄市林園區前天下午下了一場陣雨,林園大排隨即冒出土黃色廢水,地方直指廢水來自東聯化工,立即通報環保單位採樣,東聯表示因廠區積水才排放雨水,一切按照程序。 閱讀全文
專家憂心:台灣丟「肉粽樁」 海岸更沉淪
台灣西南海岸侵蝕嚴重,成大水利系特聘教授許泰文感嘆,在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加劇下,未來台灣海岸侵蝕、海水入侵的危機將愈來愈大,國土一吋吋流失,卻因為看不到選票,問題難獲重視。 閱讀全文
全台最大 興達太陽能電廠即將啟用
台灣電力公司在高雄市設置興達鹽灘太陽能光電廠,太陽能光電模組已設置妥當,並完成試運轉,台電將向經濟部能源局報備後正式營運。據台電估計,這座太陽能光電廠全年總發電量,可提供約1600戶家庭1年用電。 閱讀全文
聯合國領袖聚集 專注解決乾旱問題
聯合國一場高層會議在20日結束,該會議的旨在防止全球乾旱地區進一步沙漠化,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同時採取創新的策略,而會議中也討論了消除貧窮的問題。 閱讀全文
《短評》台26線該停建
學界與民間團體串連,要求政府停建台廿六線公路,以免屏東的阿朗壹古道被破壞。經濟、開發與自然、保育孰重的老戲碼,再度上演。這次,政府要如何選擇?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