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的十年:一個繁華盛世的興衰啟示錄
九0年代興起的「新經濟」(New Economy)以網路業為象徵,十年之內化為一地泡沫。美國景氣跌入谷底,全球跟著破傷風。諾貝爾經濟獎學者以史家的筆,紀錄會計師與銀行如何成為企業弊案的幫凶、減稅政策如何加深貧富不均。
2002年《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開啟全球化與反全球化之間的辯論指標,2005年,史迪格里茲再度以《狂飆的十年:一個繁華盛世的興衰啟示錄》展現犀利的批判精神:90年代,打著自由化與全球化旗幟的美國政策,它的功過利弊,如何影響世界金融的起落。《狂飆的十年》提出,九○年代美國經濟諸多失控現象,關鍵便在於政府與市場的角色失衡。美國政府「當為而不為」,處理國內事務與它國交涉的雙重標準,只顧華爾街的利益,卻枉顧熱錢對它國的傷害。
台灣面對「拚經濟」口號、「二次金改」導向,拼經濟始終跳票,政府在全球化經濟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我們可以在本書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
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堅定獨立的靈魂
2001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曾任柯林頓政府經濟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資深副總裁及首席經濟學家
史迪格里茲目前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他卓越的學術成就與豐富的資歷,讓他能跳脫象牙塔的學者姿態,貼身觀察政府內部運作及海外作為的深刻紀錄省思。
但史迪格里茲最讓人敬佩的,便是他追求真理、直言敢言的精神。他身為美國政府官員,卻挺身批判美國農業補貼政策危害了它國農民的生存,他入閣成為柯林頓政府幕僚,卻毫不留情地指出,柯林頓為了迎合在野黨而做出政治妥協,以刪減赤字為施政要務,卻犧牲了社會福利。位居世界銀行要職時,亦直斥國際貨幣基金成為美式資本主義的宣傳工具。
學者冷靜自持的筆觸,卻是次次重砲出擊,次次大快人心。薩依德曾說:「知識份子應該是堅定獨立的靈魂,不需對任何人負責」,史迪格里茲正是知識份子良心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