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水水台灣 / 觀察與追蹤 / 河川整治 / 河川整治-治水與master plan

河川整治-治水與master plan

1996年,賀伯颱風來襲,中南部滿目瘡痍,當時創下數百年來的大豪雨記錄。2004年7月,台中縣松鶴部落的村民夜裡轟隆隆的土石石流聲驚醒,探頭往屋外探去,平日相安無事的大甲溪,在夜色中猶如一條翻騰的黑色巨龍…
背景說明

1410億治水特別預算,是要追本溯源的找出水患解決辦法,並對症下藥改善水患問題,但就目前規劃來看,在缺乏資料統整和地方民眾參與機制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關心的是這筆龐大的預算會不會像過去的不當工程一樣,隨著下一次的大雨沖倒水裡?

基金會在2006年6月28日舉辦錢給了水患能了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立委及基金會河川顧問們,共同會診1410億治水預算後,提出了七大主張:

一、治水問題在政策,應堅持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行政院應整合相關部會,並負政策成敗之責。
二、行政院必須提出治水綱要計畫,內容包括產業政策、土地使用的調整等非工程段,減少過分依賴工程手段。並盡速完成國土計畫相關立法工作。
三、治水政策及綱要計畫必須政策環評,逐年編列預算,並嚴格審核。急迫的治標性可先行。
四、治水計畫必須建立專業對話,考量永續發展、全球暖化等課題,加速修正相關法令與設計規範,落實於相關治水工程。
五、行政部門應強化民間參與及監督機制,以達到共同治理,永續發展的目標。
六、立法部門亦應強化溝通及監督機制。立法院目前一年一次治水預算專案報告易流於形式,應舉辦相關聽證會,廣納專業及民間意見。
七、社會應建立監督立法院及地方民意機關之監督機制,以免龐大治水預算落入政治分贓。民意代表同時應強化專業知識。

新聞導覽

治水 中央不再全埋單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9月02日

豪雨在全台各地釀災,面對立委及地方首長要求編列治水特別預算的龐大「政治壓力 」;據了解,江內閣基於財政困難、舉債空間僅餘兩千多億元,對再編列六年六百億特別預算,傾向不埋單。 閱讀全文

人與河川搶地 竹林綠帶不再

人與河川搶地 竹林綠帶不再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02月04日

東港溪原本供應民生用水,因養豬廢水汙染嚴重,經濟部予以解編,轉為工業用水。朱玉璽指出,東港溪解編之後,周遭土地陸續開發,結果是一連串人與河川搶地的過程,溪畔充斥魚塭、大型養雞場、人為不當填土、養豬場林立,宛如被遺棄之河。 閱讀全文

宜縣推溝渠施工採生態工法

宜縣推溝渠施工採生態工法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11月07日

宜蘭縣副縣長吳澤成六日在縣務會議上指出,縣內許多溝渠使用水泥封底,嚴重影響水中生態,呼籲農田水利會、縣府工務處等單位在溝渠施工時,應改變工法,以維護生態為優先考量,水利會長許南山及工務處長陳德星皆說,會再進一步探討。 閱讀全文

國外的下水道先進嗎?  世界大城市排水系統管窺

國外的下水道先進嗎? 世界大城市排水系統管窺

來源: 人民網 2012年10月19日

7月21日,一場61年未遇的大暴雨讓北京城遭遇嚴重內澇。其實,北京並非個案,在中國,許多城市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趕不上城市化的擴張速度。但,這也僅是一個表像原因。 閱讀全文

如何合理規劃城市以防內澇? 一個城市主政者的反思

如何合理規劃城市以防內澇? 一個城市主政者的反思

來源: 人民網 2012年10月18日

城市出現內澇,應該說是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城市病。過去我們不太重視地下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城市地下排水設施的建設,使我們付出了代價。現在,我們可能要在高度關注城市地面設施建設的同時,更加高度關注城市地下設施建設。 閱讀全文

莫拉克風災三周年 從黃河看台灣治水

莫拉克風災三周年 從黃河看台灣治水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2年08月13日

看到黃河幾千來年不斷改道、築堤、潰壩、洪災,到如今因河堤圍堵,河砂持續在河床墊高到高出平原海拔高度,黃河成了「懸河」的現況;以及上游牧民和水土的關係如何因著決策著由上而下的管制方式而改變,請讀者來聽聽這些水資源關懷人士怎麼說 閱讀全文

「城市型水災害」呼喚規劃公開和公民參與

「城市型水災害」呼喚規劃公開和公民參與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2年08月03日

人們對2010年夏天的廣州暴雨還記憶猶新。更早之前,2007年的濟南「7.18大雨」造成22人罹難。當時,中國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國際防洪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席程曉陶曾撰文呼籲人們重視「城市型水災害」的危害。 閱讀全文

霄裡溪改排  新埔人怒

霄裡溪改排 新埔人怒

來源: 環境資訊協會 2012年05月28日

環保署長沈世宏一再對桃園縣友達、華映光電廢水,從霄裡溪改排到老街溪表達堅定立場,讓新竹縣霄裡溪沿岸居民誤以為沈世宏真的會做到,沒想到最後沒改排,桃園縣環保局繼續展延友達排放許可期限到民國106年11月12日... 閱讀全文

專家呼籲
基金會關注

緣起

2004年六月立法院審查通過了一四一O億元治水計畫的第一期治水預算,在此同時,時報文教基金會與河川環境小組顧問們開始走訪台灣各地,邀集關心這塊土地的學者專家,與經濟部水利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地方政府等單位,舉辦多場座談會、研討會與活動,讓學者、地方民眾廣泛地參與並了解治水計畫,開啟中央與地方政府對話協調合作的機制,結合民問的力量監督預算、催生治水Master Plan。從看到河川大地遭受破壞滿目瘡痍,到治理對策的莫衷一是與支離破碎,以迄學者專家、社團民眾的奮發投入護養家園,本書記錄分享了這些年來台灣各界與水共舞的轉折過程,也一起見證台北縣與台南縣,逐步實現他們大河之縣夢想的步履軌跡…

                                                                            相關文章請至...



關懷1410億治水事略

2006.1.13

治水預算特別條例通過

2006.1.13

邀請荷蘭與國外學者舉行「在全球變遷下:未來都市水環境因應」座談會

2006.6

基金會結合中國時報策畫刊出水患治理專題報導

2006.6.26

立法院通過治水第一期特別預算

2006.6.28

治水預算通過後,基金會舉辦「錢給了,水患能了」座談會

2006.8.11

李鴻源、蔡勳雄與基金會討論1410億治水問題

2006.10

與河川環境保護小組共同拜會並與智庫蔡勳雄執行長等舉行座談

2007.01.8

基金會余範英董事長等人拜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吳澤成主委,並舉行治水座談會

2007.08.07

基金會邀集學者至七股潟湖現勘,並與台南縣長蘇煥智、水利署長陳伸賢徹夜舉行座談會

2007.12.28

與台南縣政府舉行「台南縣大河論壇」

2008.05.12

與台北縣政府舉行「台北縣大河論壇」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