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水水台灣 / 觀察與追蹤 / 河川整治 / 河川整治-治水與master plan

河川整治-治水與master plan

1996年,賀伯颱風來襲,中南部滿目瘡痍,當時創下數百年來的大豪雨記錄。2004年7月,台中縣松鶴部落的村民夜裡轟隆隆的土石石流聲驚醒,探頭往屋外探去,平日相安無事的大甲溪,在夜色中猶如一條翻騰的黑色巨龍…
背景說明

1410億治水特別預算,是要追本溯源的找出水患解決辦法,並對症下藥改善水患問題,但就目前規劃來看,在缺乏資料統整和地方民眾參與機制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關心的是這筆龐大的預算會不會像過去的不當工程一樣,隨著下一次的大雨沖倒水裡?

基金會在2006年6月28日舉辦錢給了水患能了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立委及基金會河川顧問們,共同會診1410億治水預算後,提出了七大主張:

一、治水問題在政策,應堅持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行政院應整合相關部會,並負政策成敗之責。
二、行政院必須提出治水綱要計畫,內容包括產業政策、土地使用的調整等非工程段,減少過分依賴工程手段。並盡速完成國土計畫相關立法工作。
三、治水政策及綱要計畫必須政策環評,逐年編列預算,並嚴格審核。急迫的治標性可先行。
四、治水計畫必須建立專業對話,考量永續發展、全球暖化等課題,加速修正相關法令與設計規範,落實於相關治水工程。
五、行政部門應強化民間參與及監督機制,以達到共同治理,永續發展的目標。
六、立法部門亦應強化溝通及監督機制。立法院目前一年一次治水預算專案報告易流於形式,應舉辦相關聽證會,廣納專業及民間意見。
七、社會應建立監督立法院及地方民意機關之監督機制,以免龐大治水預算落入政治分贓。民意代表同時應強化專業知識。

新聞導覽
集水區超限利用 石門毒瘤

集水區超限利用 石門毒瘤

2006年06月13日

治水計畫凸顯了國土超限利用亟需復育問題,但現在只看到中央灑大錢,及各式民代及利益團體爭相分肥的戲碼,而國土復育的觀念及配套措施卻完全付之闕如... 閱讀全文

專家呼籲
基金會關注

緣起

2004年六月立法院審查通過了一四一O億元治水計畫的第一期治水預算,在此同時,時報文教基金會與河川環境小組顧問們開始走訪台灣各地,邀集關心這塊土地的學者專家,與經濟部水利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地方政府等單位,舉辦多場座談會、研討會與活動,讓學者、地方民眾廣泛地參與並了解治水計畫,開啟中央與地方政府對話協調合作的機制,結合民問的力量監督預算、催生治水Master Plan。從看到河川大地遭受破壞滿目瘡痍,到治理對策的莫衷一是與支離破碎,以迄學者專家、社團民眾的奮發投入護養家園,本書記錄分享了這些年來台灣各界與水共舞的轉折過程,也一起見證台北縣與台南縣,逐步實現他們大河之縣夢想的步履軌跡…

                                                                            相關文章請至...



關懷1410億治水事略

2006.1.13

治水預算特別條例通過

2006.1.13

邀請荷蘭與國外學者舉行「在全球變遷下:未來都市水環境因應」座談會

2006.6

基金會結合中國時報策畫刊出水患治理專題報導

2006.6.26

立法院通過治水第一期特別預算

2006.6.28

治水預算通過後,基金會舉辦「錢給了,水患能了」座談會

2006.8.11

李鴻源、蔡勳雄與基金會討論1410億治水問題

2006.10

與河川環境保護小組共同拜會並與智庫蔡勳雄執行長等舉行座談

2007.01.8

基金會余範英董事長等人拜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吳澤成主委,並舉行治水座談會

2007.08.07

基金會邀集學者至七股潟湖現勘,並與台南縣長蘇煥智、水利署長陳伸賢徹夜舉行座談會

2007.12.28

與台南縣政府舉行「台南縣大河論壇」

2008.05.12

與台北縣政府舉行「台北縣大河論壇」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