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掌溪

環境概況

八掌溪原名「八獎溪」,因有赤蘭溪等八條小溪合併而得名。八掌溪位於嘉義縣、市與台南市交界處,北鄰朴子溪,南側為白河水庫集水及急水溪流域。本流域五月至九月為濕季;十月至四月為旱季,是一條乾濕季分明的河川。八掌溪以仁義潭攔河堰、嘉義市南邊的忠義橋做為河川上、中、下游的分界。八掌溪下游流經嘉南平原,因此也成為嘉南農田水利會築堤引水的水源,八掌溪因此供應民生用水、農業灌溉、工業用水等功能。

八掌溪流域境內交通尚稱方便,計有縱貫鐵、公路、台糖鐵路、縣道等遍布全區,構成運輸網。本流域經濟以農業為主,因水源有限,部分地區採三年輪作,農產品以稻米為主,甘蔗、甘薯、蔬菜、落花生、黃麻為輔,山區則以茶樹、竹類、檳榔、龍眼及柑橘為主,其中茶園佔地約五百餘公頃。沿海地區為聞名全省之池魚養殖區,尤以北門、新塭之虱目魚、吳郭魚產量特豐,惟設備仍嫌簡陋,致常有水患,臨海之鹽田亦極負盛名。工業以木業、電纜、塑膠、水電加工等中小型工廠為主,另有糖廠、紙廠分布於嘉義、新營等地。

八掌溪中游與溪口皆有濕地分佈。八掌溪中游因河床平坦水勢漸緩,淤積了大量的泥沙,夏季雨量暴增,雨季後向下切割的河谷是鳥類避風的度冬區。但因水污染逐漸嚴重,非法開採砂石造成沙洲逐漸消失,影響濕地生態。八掌溪溪口濕地屬於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行政院核定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北門沿海保護區計畫」之一般保護區。北毗鄰好美寮濕地南側及八掌溪北岸堤防,南至北馬堤防,東以西濱快速道路台61(嘉南大橋)為界。八掌溪溪口濕地是冬候鳥重要的過境停留點,但因北岸的濕地及河川地被漁民圍墾佔用,對於濕地生態環境的發展漸有影響。

八掌溪流域面積幹流長度計畫洪水量發源地
474.74km² 80.86km 4,000m3/sec 阿里山奮起湖
主要支流 赤蘭溪、頭前溪
水庫分佈狀況 蘭潭水庫、仁義潭水庫、鹿寮溪水庫
流經行政區

嘉義縣:義竹鄉、布袋鎮、鹿草鄉、水上鄉、中埔鄉、番路鄉

嘉義市

台南市:北門區、學甲區、鹽水區、後壁區、白河區

 

管理對策

防洪

八掌溪上游陡峻,山丘面積佔全流域40%,流勢湍急,惟愈往下游坡降愈緩,下游兩岸地勢低平,暴雨後常因排水不暢造成災害。民國19年(1930)曾有粗略之治導計畫,並於民國26年擬應初步治理計畫,因戰爭僅於民國24年完成下潭堤防,29年完成溪洲堤防、過路子堤防。光復後,由省府及地方陸續施設堤防、護岸、丁壩等以為保護。

八掌溪早期完成之防洪工程,多屬「防水堤」。水利局規劃總隊(現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於民國71年開始辦理八掌溪治理規劃工作,完成治理基本計畫。民國80年成立「八掌溪治理專案計畫」,就中、下游經常淹水河段實施全面性治理工作,於民國83年辦理完成;其他尚待保護河段,仍視需要列入辦理中。

為避免洪水侵蝕造成河床掏空,八掌溪上游亦設有多處攔砂壩,減少河床侵蝕,穩定河床。八掌溪流域防洪設施多以人工防洪構造為主,包含左岸北馬堤防、孫厝寮堤防、菁寮圳堤防、後廍堤防…等十餘處堤防及護岸工程,總長度約27,000 公尺;右岸則有新塭堤防、官順堤防、頭竹圍堤防及忠義堤防…等十餘處堤防及護岸工程,總長度約29,000 公尺,流域內堤防及護岸總長約56,000 公尺。

污染整治

八掌溪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畜牧廢水。生活污水主要來自嘉義市,中埔鄉及水上鄉,畜牧廢水主要來自鹿草鄉、台南縣白河鎮及水上鄉。根據八掌溪之水質資料顯示,發源地至觸口橋水質良好,除偶爾水質略超過水質標準外,大部分水質良好,屬未(稍)受污染河段。根據經濟部水利署民國94年12月的「水資源白皮書」,八掌溪受污染的河段狀況為:未受污染41%、輕度污染9%、中度污染44%、嚴重污染6%。

針對污水處理部分,八掌溪流域內相關之污水下水道系統至83年4月止完成規劃者,有嘉義市污水下水道系統及嘉義縣政府委託工程顧問公司完成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規劃」。其中對八掌溪流域規劃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包括義竹、水上、後壁及嘉義市湖子內∕興村∕和睦等污水下水道系統,以污水下水系統與水污染整治配合。

歷年來八掌溪水系的重要管理對策有:

計畫名稱執行年份執行單位備註
蘭潭水庫 民國33年
仁義潭水庫 民國69年 台灣省水利局
建立台灣省河川流域性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實施計畫  民國87年 台灣省政府環境保護處  
八掌溪系河川情勢調查計畫  民國94年 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局  
嘉義縣八掌溪流域水質改善評估及細部規劃設計工作計畫  民國94年  嘉義縣環保局  
促進民間參與嘉義市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之興建營運移轉(BOT)計畫  民國95年6月完成規劃  嘉義市政府 第三期尚未施做,第四期審核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