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溪

環境概況

後龍溪位於台灣中北部,東北毗鄰中港溪流域,東南與大安溪為界,為苗栗縣境內最大河川。本流域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其特色為季節風現象至為明顯,冬季東北風,夏季多西南風或東南風。後龍溪下游年平均雨量約1,590公厘,中游苗栗附近約1,810公厘,上游大湖附近約2,140公厘,最上游集水區約2,400公厘。

後龍溪主要功能在提供多山的苗栗地區農業灌溉及公共用水。後龍溪流域多為高山及丘陵地,並有小面積之河谷平原,經濟以農業為主,點狀觀光旅遊點區間雜其間。河流兩岸於冬季種植草莓,開闢成觀光草莓園,夏季種植甜玉米等雜作。山坡地種植柑橘、茶、甘薯、荔枝、龍眼、桃、李、柿子等,獅潭尚有小面積之落花生。工商業之發展則遠遜於農業。汶水溪上游有泰安溫泉、虎山溫泉及馬拉邦山風景區,支流老田寮溪中上游亦有明德水庫風景區,假日遊客甚多。 

後龍溪流域面積幹流長度計畫洪水量發源地
536.59 km² 58.3 km 5300m3/sec 加裡山山脈鹿場大山
主要支流 老田寮溪、汶水溪、大湖溪、沙河溪
水庫分佈狀況 明德水庫
流經行政區 苗栗縣:後龍鎮、苗栗市、頭屋鄉、公館鄉、銅鑼鄉、獅潭鄉
管理對策

後龍溪流域開發經營始於明末,於清初時期即築堤禦洪,至民前11年堤防設施已稍具雛型。因本流域人口及土地利用大部分分布於沖積平原或已開發之河川新生地,必須依靠防洪設施保護。歷年除民國48年「八、七水災」、49年「八、一水災」及52年葛樂禮颱風侵襲時,曾發生較大水災外,平時水患較少且不嚴重,大部分防洪設施完成已逾40年,有待加強及維護。

台灣省水利局(現經濟部水利署)分別於民國71年、85年及86年完成主流福基堤防以下、以上河段及支流老田寮溪之治理規劃與治理基本計畫,報奉經濟部核定公告,並依計畫逐年辦理各項防洪工程。台灣省水利局對於後龍溪洪水治理原則採百年洪水頻率進行防洪規劃,施以防洪構造物和工程,加高堤防與延伸護岸長度。

計畫名稱執行年份執行單位備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