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水水台灣 / 觀察與追蹤 / 環境影響評估 / 核災與複合性災害 / 2010 / 地震頻繁的台灣 對海嘯應有所警惕

地震頻繁的台灣 對海嘯應有所警惕

在日本受到強震、海嘯的嚴重摧殘,同處地震頻繁的台灣不得不有所警惕。

海嘯的成因有四,一是海底地震、二是火山爆發、三是海底大規模坍方引起海面水位突然變化,隨即受到重力作用而以波動形態向外傳播所產生,在傳播過程中有可能因能量集中使水位升高,甚至沿著斜坡淺灘向岸推移而造成極大的破壞。四是隕石撞擊,若外太空的彗星撞擊到海面,可能也會發生海嘯,隕石撞擊時產生水體的變化發生海嘯。

過去三、四百年來的歷史紀錄台灣曾經有六次海嘯紀錄,造成嚴重破壞,對於大型海底地震造成海嘯災害的可能性,我們不能等閒視之。

海嘯的傳播速度在深海、淺水或是近岸的傳播時速皆有不同,以公式√gh來估算,以近岸水深約十公尺的海嘯速度約為三十六公里,等於是百米高手的速度,但上述是指海嘯的相速度,而非水流速度,一般水流速度大約每秒十公尺,

1963年日本學者歸納出經驗公式,計算海嘯級數與地震之間的關係,經過很多數據計算歸納後,發生約七級地震時會引發海嘯產生,從海嘯級數推算海嘯波高就可得知災害影響的範圍,就算海嘯的波高雖然不是很大,但傳播速度快速,有時可以達到每秒一百五十到兩百一十五公尺,幾乎與噴射客機同樣快速。海嘯貫穿力強大,可把淺灘或岸線處的物體,包括人畜、斷木、甚至車子往內陸推移數公里,退水時則可以把陸上的行人或物件回刷到較深的水域,威力驚人。

1973年曾協助台電核三廠作過海嘯推算,當時推算地震震度7.5級,海嘯高度4.2公尺,週期23.4分, 1983年也推算核四,地震規模7.93,海嘯高度7.02公尺、週期44.28分,當時協助核四計算廠區高度,報告為十六點多公尺,因為理論計算較為保守故會高估,台電最後決定為十二公尺。

若以台灣的地震分布來看,東邊會發生海嘯,但東部地形陡,幾百年來在東部海岸的海嘯未超過四十公分,東北角、西南、西南馬尼拉海溝最危險,過去曾有過海嘯紀錄,需要特別注意,政府應委託專家先就海嘯潛勢區域推算,給予民眾基本概念,再教育民眾如何防範海嘯,授予民眾初步逃生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