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災與複合性災害
- 背景說明
-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規模9.0的地震,為史上第四大強震,所引起的巨大海嘯,不僅直接造成生命財產的傷亡,更引發福島核電廠機組相繼爆炸,產生嚴重地輻射外洩。複合式災難及核能安全,已成為全球各界密切關注的焦點。
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在處理核電事故的過程上,包括核能電廠搶救、緊急安置及災後善後等,暴露了許多缺失,不但未能有效降低損害,反而造成災情的擴大。
反觀台灣,核一、核二廠鄰近人口稠密的大台北都會區,運轉已逾30年,超過規劃年限,廠內更存放有大量的核廢料,安全風險性高;核四廠歷經停工復建,其設計、施工及運轉的安全性,都存有許多疑慮。台灣的核電廠安全有必要進行全面地評估與體檢,事先做好充足的準備。面對日本震災浩劫,通盤探討防救災體系的運作,提升對複合式災難的處理能力,加強救災與避難的演練,是政府應積極正視之課題。緣此,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針對福島災變及核電廠事件,探討面對環境災變應有的前瞻與反思,期待透過對話與共識,建立完整的災害應變計畫,才能因應未來強震或海嘯所帶來的威脅與考驗。
台灣電力公司 ( http://www.taipower.com.tw/)
核能資訊通明化(http://wapp4.taipower.com.tw/nsis/)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http://www.aec.gov.tw/www/index.php)
核能資訊中心(http://www.nicenter.org.tw/)
1.核一廠位於台北縣石門的天然峽谷,離台北市直線距離約28公里
2.第二核能發電廠位於本省北端,離台北市直線距離約22公里
3.在石油危機之後,政府為了執行能源多元化除在台灣北部相繼成立核能一、二廠後,為了南北電力平衡,減少電力輸送,於本省南端的恆春成立第三核能發電廠,廠址離恆春鎮直線距離約6公里,離恆春鎮直線距離6公里4.台灣電力公司為配合國家長期經濟建設發展需要,使供電系統更為經濟可靠,並期能達到能源多元化的政策目標,奉政府核定於台北縣貢寮鄉興建第四核能發電廠,預計於民國九十五年及九十六年分別完成第一、二號機組之興建工程,以提供社會大眾質優價廉之電力。
- 新聞導覽
-
中研院院士對核四問題的看法與建議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04月28日今日的能源困境,是大家所共同造成,因此我們也有義務共同承擔。雖然有些不在地震帶的國家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核能是他們選項之一,但是在台灣,尤其是核四,我們缺乏足夠的風險評估資訊及發展條件,也缺乏決心去努力發展其他替代能源。
閱讀全文
張翠容專欄:從反核到能源自主革命─德國經驗
來源: 風傳媒 — 2014年04月23日台灣社運界重回核四議題,公民不核作行動再次吸引社會眼球。反觀香港,香港人對核能的討論一向冷漠,即使最近香港政府推出香港能源組合諮詢文件,這涉及到香港使用核電的比例,但大眾可能只關心到電費的問題。
閱讀全文
「遍地烽火」呼應林義雄 全國民間發起廢核行動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04月22日「林義雄用生命守護我們的生命,我們也該用行動支持他的行動。」林義雄為促停建核四,即將在明日展開無限期禁食,環境、教育、勞工、人權與學者等民間各界除感不捨與擔憂外,也宣布將同步在全國各地發動串連,號召民眾以各種活動響應林義雄,更強調「停建核四、還權於民」。
閱讀全文
核廢料無處去 迫切危機
來源: 聯合報 — 2014年04月18日北台灣核電廠使用過的核子燃料貯存空間(濕式貯存)已近爆滿,若乾式貯存場無法及時啟用,三年後核一、核二廠都必須停機;若屆時核四廠也無法商轉,北台灣將出現四十年來首度零核電局面。
閱讀全文
中國水污染嚴重到了什麼程度
來源: 風傳媒 — 2014年04月15日曾經看過一部電影,裡面的黑惡勢力費盡心機,想用高科技的病毒污染水源,以便靠出賣潔淨水謀取暴利。 在當下中國,絕對不需要費這麼大勁兒。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在放棄自來水,食用自購的礦泉水、純淨水。甚至有專欄文章稱:一些城市的自來水僅剩沖馬桶的功能。
閱讀全文
很毒! 外來重金屬 汙染觀音藻礁
來源: 聯合新聞網 — 2014年04月02日桃園觀音藻礁重金屬汙染嚴重!長期關注、研究藻礁的農委會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副研究員劉靜榆調查發現,觀音藻礁的除了銅、鋅、鉻、砷偏高外,還發現鋯、鈦、釷等非傳統重金屬,顯示藻礁棲地,確有外來的稀有重金屬汙染。
閱讀全文
清境「沒立即危險」 但誰敢說它勇
來源: 聯合新聞網 — 2014年04月01日清境高密度開發,引發安全疑慮,但中央與南投縣府會勘清境,僅4家民宿列入「優先處理」名單,外界質疑政府動作「雷大雨小」。學者認為,相較於廬山溫泉與力行產業道路,清境確實沒有立即危險,但近年氣候劇變,歷經921天搖地動,南投又是震央所在,潛在危害是否加劇,沒人敢斷言。
閱讀全文
- 專家呼籲
-
« 前 5 筆 1
- 基金會關注
-
福島311週年,余紀忠基金會呼籲
本會追蹤311福島事件一年來,政府針對核災應變所採取的各項演練與研討,除每年例行性的核安演習外,地方政府也舉辦過講習和操演。但對複合性災害應變的整合與運作機制,及全民防災意識的提升,仍有許多不足。儘管非核家園已是政策目標,政府與民間仍在核能發展議題上爭論不休,忽略核能安全及災害應變才是台灣在現實環境下,最應儘速強化的部分,需要讓民眾體認到與核共處所需有的危機意識和應變能力。基金會呼籲,汲取福島經驗、定期核安演習和擴大全民參與,是政府與民眾刻不容緩需共同承擔的責任。
自2011年3月11日,一年來的追蹤
- 面對環境災變座談會
-
緣起
新北市面對環境災變的因應與反思 座談會
日本浩劫後已一個月餘,在面對如此強烈的環境複合性災變,我們準備好了嗎?﹗新北市政府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於4月11日共同主辦「新北市面對環境災變的因應與反思」座談會,邀請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成大政治系楊永年教授、實踐大學教授林盛豐、環保署前署長林俊義、消防署前署長趙綱、原委會前副主委歐陽敏盛、原委會邱賜聰局長、台電公司徐懷瓊副總經理、新北市政府的侯友宜副市長、陳伸賢秘書長、鄧家基局長以及各地NGO團體、貢寮自救會團體等參與座談,提出不同看法、分享經驗、匯聚共識。學者發言
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需結合全民建立防災救災典範 朱立倫
新北市市長核能存在台灣 要勇於面對複合式災變 侯友宜
新北市副市長複合式演練首重離災、避災 黃煌煇
成功大學校長地震頻繁的台灣 對海嘯應有所警惕 林盛豐
實踐大學教授政府輕忽應對災害機制 楊永年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應確保災害資訊的通知與聯繫機制 趙綱
消防署前署長應將核能災害應變中心整入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邱賜聰
原子能委員會局長中央應給予地方資源應變複合性核子災害 徐懷瓊
臺電副總經理汲取教訓 台電進行核能安全總體檢 歐陽敏盛
核能科技協進會董事長全民應建立核能監督網 正視核安問題 林俊義
環保署前署長核能 「還沒有看到以後的事情」 陳伸賢
新北市秘書長核電占台灣總發電量20% 然面對核災我們力有未逮 鄧家基
新北市環保局局長政府應深切思考NGO的主張 -
完整大小的圖檔: 43.8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