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災與複合性災害
- 背景說明
-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規模9.0的地震,為史上第四大強震,所引起的巨大海嘯,不僅直接造成生命財產的傷亡,更引發福島核電廠機組相繼爆炸,產生嚴重地輻射外洩。複合式災難及核能安全,已成為全球各界密切關注的焦點。
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在處理核電事故的過程上,包括核能電廠搶救、緊急安置及災後善後等,暴露了許多缺失,不但未能有效降低損害,反而造成災情的擴大。
反觀台灣,核一、核二廠鄰近人口稠密的大台北都會區,運轉已逾30年,超過規劃年限,廠內更存放有大量的核廢料,安全風險性高;核四廠歷經停工復建,其設計、施工及運轉的安全性,都存有許多疑慮。台灣的核電廠安全有必要進行全面地評估與體檢,事先做好充足的準備。面對日本震災浩劫,通盤探討防救災體系的運作,提升對複合式災難的處理能力,加強救災與避難的演練,是政府應積極正視之課題。緣此,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針對福島災變及核電廠事件,探討面對環境災變應有的前瞻與反思,期待透過對話與共識,建立完整的災害應變計畫,才能因應未來強震或海嘯所帶來的威脅與考驗。
台灣電力公司 ( http://www.taipower.com.tw/)
核能資訊通明化(http://wapp4.taipower.com.tw/nsis/)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http://www.aec.gov.tw/www/index.php)
核能資訊中心(http://www.nicenter.org.tw/)
1.核一廠位於台北縣石門的天然峽谷,離台北市直線距離約28公里
2.第二核能發電廠位於本省北端,離台北市直線距離約22公里
3.在石油危機之後,政府為了執行能源多元化除在台灣北部相繼成立核能一、二廠後,為了南北電力平衡,減少電力輸送,於本省南端的恆春成立第三核能發電廠,廠址離恆春鎮直線距離約6公里,離恆春鎮直線距離6公里4.台灣電力公司為配合國家長期經濟建設發展需要,使供電系統更為經濟可靠,並期能達到能源多元化的政策目標,奉政府核定於台北縣貢寮鄉興建第四核能發電廠,預計於民國九十五年及九十六年分別完成第一、二號機組之興建工程,以提供社會大眾質優價廉之電力。
- 新聞導覽
- 專家呼籲
- 基金會關注
- 面對環境災變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