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水水台灣 / 觀察與追蹤 / 環境影響評估 / 核災與複合性災害

核災與複合性災害

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規模9.0強震,不僅是史上第四大強震,更引起大海嘯繼而引發福島核電廠機組相繼氣爆,引起全球各界都密切關注複合式災難及核電廠輻射外洩課題...
背景說明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規模9.0的地震,為史上第四大強震,所引起的巨大海嘯,不僅直接造成生命財產的傷亡,更引發福島核電廠機組相繼爆炸,產生嚴重地輻射外洩。複合式災難及核能安全,已成為全球各界密切關注的焦點。

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在處理核電事故的過程上,包括核能電廠搶救、緊急安置及災後善後等,暴露了許多缺失,不但未能有效降低損害,反而造成災情的擴大。
反觀台灣,核一、核二廠鄰近人口稠密的大台北都會區,運轉已逾30年,超過規劃年限,廠內更存放有大量的核廢料,安全風險性高;核四廠歷經停工復建,其設計、施工及運轉的安全性,都存有許多疑慮。台灣的核電廠安全有必要進行全面地評估與體檢,事先做好充足的準備。面對日本震災浩劫,通盤探討防救災體系的運作,提升對複合式災難的處理能力,加強救災與避難的演練,是政府應積極正視之課題。緣此,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針對福島災變及核電廠事件,探討面對環境災變應有的前瞻與反思,期待透過對話與共識,建立完整的災害應變計畫,才能因應未來強震或海嘯所帶來的威脅與考驗。
台灣電力公司 ( http://www.taipower.com.tw/)
核能資訊通明化(http://wapp4.taipower.com.tw/nsis/)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http://www.aec.gov.tw/www/index.php
核能資訊中心(http://www.nicenter.org.tw/
1.核一廠位於台北縣石門的天然峽谷,離台北市直線距離約28公里
2.第二核能發電廠位於本省北端,離台北市直線距離約22公里
3.在石油危機之後,政府為了執行能源多元化除在台灣北部相繼成立核能一、二廠後,為了南北電力平衡,減少電力輸送,於本省南端的恆春成立第三核能發電廠,廠址離恆春鎮直線距離約6公里,離恆春鎮直線距離6公里
4.台灣電力公司為配合國家長期經濟建設發展需要,使供電系統更為經濟可靠,並期能達到能源多元化的政策目標,奉政府核定於台北縣貢寮鄉興建第四核能發電廠,預計於民國九十五年及九十六年分別完成第一、二號機組之興建工程,以提供社會大眾質優價廉之電力。

新聞導覽

空氣、水、土壤污染年奪900萬人命 社會成本上兆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7年10月24日

地球上的環境污染究竟有多嚴重?要全面、完整的評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目前為止,已有研究初步揭曉成果。根據一份發表於《Lancet》的研究,空氣、水、土壤和工作場所污染所引發的疾病每年造成至少900萬人死亡,每六人就有一人因此喪命,是愛滋病、瘧疾和結核病加起來的三倍,外加數兆美元的社會成本。 閱讀全文

邱文彥:非核尚方寶劍下 前瞻藻礁 如沒入茫茫大海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7年10月11日

中油大潭電廠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否仍落腳觀塘工業區,業已引發重大爭議;最近環團四處奔走,眾多學者紛紛連署,當地藻礁保育和臺灣能源困境能否兼籌並顧,成為當局莫大挑戰。過去政治人物都曾為此公開聲援,當年信誓旦旦,如今如何自圓其說? 閱讀全文

非核家園實現能源轉型 農地農用VS光電發展 農業部門如何堅持崗位?

來源: 上下游新聞市集 2017年09月14日

為實現「非核家園」的目標,政府預設在2025年將再生能源的發電佔比提高至20%,其中太陽能更是設下了20GW(十億瓦)的目標;但在土地資源有限等限制下,近期與農業的合作更是引發公眾討論。究竟在太陽光電發展逐步擴張下,農政單位如何把持住農地農用原則,甚至取得「農電雙贏」,成為政策規劃的重點。 閱讀全文

破紀錄最熱的2016年│作物歉收 魚群死亡,極端氣候拉大貧富差距

來源: 上下游新聞市集 2017年09月07日

水銀柱決心守住攝氏36度陣線,台北從8月5日到14日的連續十日高溫,打破中央氣象局成立120年來的紀錄。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全球異常溫度紀錄曲線圖,則是一鼓作氣攻頂,從 1881到2016年一路攀升,從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2016年,是史上最熱的一年。(動態圖表為NASA開放授權) 閱讀全文

大潭電廠供氣中斷2分鐘 全台大停電 經長請辭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7年08月17日

台電大潭電廠15日下午4時51分因中油天然氣供應突然中斷,造成電廠六部機組跳機與全台各地停電情況,經台電緊急應變,全國在晚間9時40分正式解除全台緊急分區輪流停電。 閱讀全文

淡水河全球第16髒 「海洋吸塵器」團隊來台揭河川塑膠污染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7年07月06日

海洋潔淨基金會(The Ocean Cleanup)針對全球河川進行研究,6月時還曾派專人來台取樣,日前公布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每年有約241萬噸的塑膠從河川流進海洋中,其中有約2/3的塑膠垃圾來自排名前20髒的河川,前5名中有3條河川在中國大陸,淡水河則排在第16名,讓台灣的「大名」也出現在排行榜上。 閱讀全文

工程有極限 水利署長賴建信教民眾「耐災」訣竅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7年06月09日

0601的暴雨狂打過後,批判檢討聲浪不斷,有人要求加強治水,也有人批評不該迷信「工程手段」。8日經濟部水利署長賴建信出席行政院會記者會受訪時坦承,防洪工程有極限,已完成防洪的區域仍有溢淹的風險,民眾要有「耐災」、「與水共生」的新觀念。 閱讀全文

危害國人健康 空汙防制大變革

來源: 聯合新聞網 2017年06月08日

空氣汙染危害國人健康,全台發起找藍天運動,環保署昨也公布修正「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將空品惡化警告等級分為二類別、五等級。 閱讀全文

專家呼籲
基金會關注

福島311週年,余紀忠基金會呼籲

本會追蹤311福島事件一年來,政府針對核災應變所採取的各項演練與研討,除每年例行性的核安演習外,地方政府也舉辦過講習和操演。但對複合性災害應變的整合與運作機制,及全民防災意識的提升,仍有許多不足。儘管非核家園已是政策目標,政府與民間仍在核能發展議題上爭論不休,忽略核能安全及災害應變才是台灣在現實環境下,最應儘速強化的部分,需要讓民眾體認到與核共處所需有的危機意識和應變能力。基金會呼籲,汲取福島經驗、定期核安演習和擴大全民參與,是政府與民眾刻不容緩需共同承擔的責任。 

自2011年3月11日,一年來的追蹤

時間 事件
2011.3.11 日本發生強震,引發海嘯及核電廠爆炸
2011.3.15  新北市針對核災應變舉行大規模複合式防災演練
2011.3.28 新北市舉行並在校園舉辦複合式的防災演習
2011.3.31 台北市針對核災應變舉行大規模演練
2011.4.11 新北市政府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
「新北市面對環境災變的因應與反思」座談會
2011.5.9 於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進行核安17號演習兵棋推演,探討重要議題
2011.5.17-18 於新北市舉辦核安17號演習實兵演練,17日在萬里核二廠,
重點包括反應爐圍阻體降溫,18日在八里臺北港進行大規模複合式災害操演
2011.5.20 總統府召開第五次核安及能源政策會議,會中決議不限電、沒核五、核一不延
役、核四續蓋
2011.5.24 於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進行核安17號演習兵棋推演,演練中央應變中心開設
2011.6.25 屏東縣災害應變中心辦理核子事故緊急應變人員講習
2011.11.14 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召開「災害防救基本對策論壇—複合性災害之管理與前瞻
策略」,包含核災之複合性災害
面對環境災變座談會

緣起



新北市面對環境災變的因應與反思  座談會
日本浩劫後已一個月餘,在面對如此強烈的環境複合性災變,我們準備好了嗎?﹗新北市政府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於4月11日共同主辦「新北市面對環境災變的因應與反思」座談會,邀請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成大政治系楊永年教授、實踐大學教授林盛豐、環保署前署長林俊義、消防署前署長趙綱、原委會前副主委歐陽敏盛、原委會邱賜聰局長、台電公司徐懷瓊副總經理、新北市政府的侯友宜副市長、陳伸賢秘書長、鄧家基局長以及各地NGO團體、貢寮自救會團體等參與座談,提出不同看法、分享經驗、匯聚共識。

學者發言

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需結合全民建立防災救災典範
朱立倫
新北市市長
核能存在台灣 要勇於面對複合式災變
侯友宜
新北市副市長
複合式演練首重離災、避災
黃煌煇
成功大學校長
地震頻繁的台灣 對海嘯應有所警惕
林盛豐
實踐大學教授
政府輕忽應對災害機制
楊永年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
應確保災害資訊的通知與聯繫機制
趙綱
消防署前署長
應將核能災害應變中心整入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邱賜聰
原子能委員會局長
中央應給予地方資源應變複合性核子災害
徐懷瓊
臺電副總經理
汲取教訓 台電進行核能安全總體檢
歐陽敏盛
核能科技協進會董事長
全民應建立核能監督網 正視核安問題
林俊義
環保署前署長
核能 「還沒有看到以後的事情」
陳伸賢
新北市秘書長
核電占台灣總發電量20% 然面對核災我們力有未逮
鄧家基
新北市環保局局長
政府應深切思考NGO的主張

完整大小的圖檔: 43.8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