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水水台灣 / 觀察與追蹤 / 環境永續與綠能

環境永續與綠能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境的日益惡化,節能減碳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議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新聞報導
彰化農民「祭水」 盼中科四期莫搶水

彰化農民「祭水」 盼中科四期莫搶水

2011年03月03日

反中科搶水自救會今舉辦「反中科搶水護水行動」,大批農民前往彰化縣溪州鄉莿仔埤圳水源頭舉辦「祭水」儀式,呼籲彰化農田水利會不應再配合國科會,將珍貴農業用水調撥給中科四期二林基地使用,讓農民生計無以為繼。 閱讀全文

農業用水應納入水資源體系

來源: 中國時報 2011年02月16日

此次行政院組織改組計畫,原本以達到水、土、大氣、林之一元化管理,而規畫成立環境資源部,惟依目前之架構水系相關之管理機關,仍未達到該一目標。尤其佔全國總用水量最多達百分之70以上的農業用水部分,仍歸農業部農村發展署下的一個組為主管單位,層級低,顯將無法有效管理每年達120億噸以上珍貴的水資源之效率化利用。 閱讀全文

全國造林政策 意見紛歧 民間要求審慎

全國造林政策 意見紛歧 民間要求審慎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0年06月29日

2010全國造林政策會議28日於農委會林務局召開,此次會議就「海岸造林」、「平地造林」、「山坡地造林」、「國有林造林」以及「樹種選擇」5項主題報告,內容則由產、官、學界於會前討論出來的結論,但討論名單未見原住民以及民間團體代表。林務局長顏仁德表示,對於會議「結論」,能做的將立即進行。 閱讀全文

歐陽嶠暉:推動污水下水道工程應考量如何節省能源

來源: 聯合新聞網 2009年12月31日

推動污水下水道工程存在中央人力有待提升、地方接手人力不足的瓶頸。污水下水道的建設需要龐大經費,且建設完成後要使用50年、100年,在規劃之初即應考量如何節省能源,必須避免雨水進入污水下水道系統,一旦雨水進入系統,就要用抽水機抽水,同時污水處理場也要加藥消毒,這些都會造成能源耗損及額外的經費支出。 閱讀全文

颱風的地理思維

颱風的地理思維

2004年07月05日

這兩天新聞媒體的焦點就是大學指考的加分問題以及中南部的七二水患。兩者都源自輕颱敏督利的災害。因為涉及學測學生的權益以及水患所造成民眾生命財產的損失,格外引人注目,從地理的思維來看,颱風災害是天災,但消極的降低災害的損失以及即時補救並不是不可能,其做法除了政府因地制宜,做好事前縝密的應變計劃之外,更有賴於民眾對自身環境的認識以及警覺性,地理教育於此似乎能夠擔負起最適切的角色... 閱讀全文

為10年毀7600年藻礁 醫界直言不划算

來源: 中國時報

彰化縣醫療界聯盟理事長錢建文表示,藻礁是台灣也是全世界的珍寶。 閱讀全文

李鴻源警告 淤滿的水庫是未爆彈

來源: 中時

大陸三峽大壩安全問題各界關注,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警告,水庫淤積才是台灣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淤滿的水庫、攔砂壩是台灣人頭頂上的未爆彈,「拆壩早就要開始做」,再來個莫拉克颱風,恐全面引爆;他更指出,依現今政府水利政策,2030年水庫淤積超過50%,每年少掉40億噸水資源,2050年會先無水可用,「台灣根本不用住人了」。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建構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