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水水台灣 / 觀察與追蹤 / 環境永續與綠能

環境永續與綠能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境的日益惡化,節能減碳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議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新聞報導

每度7.15元 台電明年採購風電超貴

來源: 中時 2020年12月21日

立法院預算中心近日提出報告指出,台電向民營單位購電成本逐年增加,明年採購預算,風電達到每度7.15元,比夏季電費的最高費率每度6.41元還高,應評估購電配比,降低供電成本。 閱讀全文

協和電廠轉型燃氣 立委籲不應犧牲海洋生態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20年12月18日

配合我國能源轉型政策,台電預計將基隆協和火力電廠轉為天然氣發電廠,並將填海造陸18.6公頃,作為新的天然氣接收站預定地。 閱讀全文

嬰幼兒米餅含鎘超標,土地污染問題再受關注

來源: 科技新報 2020年12月16日

近日消基會針對雙北地區地區通路所販售的嬰幼兒米製品進行重金屬抽檢,結果發現有 4 件產品的鎘含量超標,且產地均是台灣。 閱讀全文

氣候變遷減少環境衝擊 交通建設思維該改了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2月15日

台鐵瑞芳猴硐坍方經過十一天,已於十二月十三日晚間七時東正線搶修通車,先進行列車回送作業,十二月十四日恢復正常行車,十二月十五日起則恢復全線班表正常班次。此次台鐵大規模坍方導致營運中斷,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及交通部長林佳龍均重提高鐵延伸宜蘭的必要性跟急迫性。 閱讀全文

積極面對ESG投資新趨勢

來源: 工商時報 2020年12月14日

工商社論指出,在過去,提到ESG(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通常都只想到環境保護和企業責任,於是,企業紛紛投入淨灘,說是為了環保;有些發起種樹,說是可以減碳。只不過,活動結束後,除了留下公益形象,讓主管機關按個讚之外,對企業永續經營究竟加了多少分,大家心知肚明,甚至有人直言──ESG,不過是企業偽善的標籤。 閱讀全文

巴黎協定五週年 外媒提五項成就與五大未竟之功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20年12月14日

巴黎協定宣示在本世紀末前升溫不超過2°C,於12日迎來五週年紀念日,多邊主義再度興起,承諾與行動之間距離似乎再次可望拉近。對此,氣候媒體《氣候之家》盤點了巴黎協定五年來所實現的五項成就,以及五項未竟之功。 閱讀全文

周桂田/台灣宣示碳中和 四個要件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2月10日

就全球氣候治理發展趨勢上台灣面臨新的壓力點,目前世界各國宣示進行2050年淨零碳排考量討論的國家達127國,入法及具有政策檔國家達22國。特別是,從氣候經濟競爭來看,作為台灣高值產業出口的歐盟於去年底已經宣示2050年淨零排碳,而隨著拜登當選後其宣示2035年美國無碳電力、2050年淨零排碳,兩大經濟體的政策路徑將益發鮮明。 閱讀全文

國家評比 台灣排後段班

來源: 多元 2020年12月09日

「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 2021)7日在德國公布,台灣在61個國家中排名第57名,屬於後段班,但比去年第59名進步兩名。報告指出,前三名依然從缺,表現較好的主要是歐洲國家,第四名為瑞典、第五名為英國、第六為丹麥。表現較差的國家部分,美國敬陪末座,倒數第二至四名分別為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及加拿大,台灣則為倒數第五名。CCPI自2018年開始,皆依據四大指標評比分數,分別是溫室氣體排放(40%)、再生能源發展(20%)、能源使用(20%)和氣候政策(20%)。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建構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