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水水台灣 / 觀察與追蹤 / 環境永續與綠能

環境永續與綠能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境的日益惡化,節能減碳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議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新聞報導

食物與氣候:哪些你所喜愛的食品面臨滅絶風險、你該如何應對?

來源: BBC 2021年06月09日

我們習慣了在商店裏挑選來自全球各地琳琅滿目的食品。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所喜愛的食材變得稀缺會怎樣? 閱讀全文

4天降雨進帳1820萬噸 石門水庫蓄水率站上3成大關

來源: 中央社 2021年06月09日

近期鋒面挹注水庫,有效紓緩水情,根據水利署網站,石門水庫蓄水率突破3成大關,最新來到31.8%,累計4天降雨量共進帳1820萬噸,換算將能供應桃園新竹約10天用水,有望持續支援桃竹地區。 閱讀全文

IMF警告:氣候危機可能使金融體系崩潰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21年06月09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貨幣和資本市場部主任阿德里安(Tobias Adrian)向 CNN 表示,氣候變遷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構成嚴重風險,氣候危機「絕對」會引發金融危機。 閱讀全文

2020台灣能源情勢回顧

來源: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2021年06月08日

因應能源不足,參考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每年公布能源情勢回顧分析,以了解我國能源情勢發展趨勢 閱讀全文

加拿大助力打造野生動植物宜居環境

來源: 中時新聞網 2021年06月08日

加拿大的自然環境,持續孕育大地上的野生動物。 閱讀全文

投資人盯亞洲發電事業減排

來源: 經濟日報 2021年06月08日

全球投資人將要求製造最多汙染的亞洲發電事業減排溫室氣體,以實踐最新的氣候變遷目標計畫。 閱讀全文

聯合國報告:投資全球GDP 0.1% 就能解決氣候危機、生態崩潰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21年06月08日

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如果要在本世紀中葉解決氣候、生物多樣性和土地劣化危機,全世界對自然的年度投資金額必須要乘以四倍。 閱讀全文

鞏固盟邦因應共同挑戰 拜登歐洲行任務清單一覽

來源: 中央社 2021年06月08日

本月11日到13日登場的G7高峰會,將聚焦COVID-19新變異病毒以及某些國家死亡人數持續攀升,此外還有氣候變遷、強化全球供應鏈和確保西方保持其對全球第2大經濟體中國的技術優勢等議題。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一種生活態度實踐的起點: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課程

一種生活態度實踐的起點: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課程

廖慧怡 2012年01月18日

「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分享多餘」是樸門(permaculture)的基本精神,而基本的方法就是要觀察、互動、有效並靈活運用各種環境與資源。這些貌似簡單的概念,實踐起來其實也是需要調整很多長久以來養成的既有價值觀與生活態度。 閱讀全文

熟悉的陌生地球─氣候變遷如何影響生態系

熟悉的陌生地球─氣候變遷如何影響生態系

柯佳吟 2012年01月12日

氣候變遷加劇和人類活動直接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然成為兩項對陸域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威脅。數十年來,這兩大因素已經導致棲地縮減與物種滅絕,科學家甚至預估,二十一世紀內還會有更劇烈的環境變化.... 閱讀全文

建構海洋台灣發展藍圖

建構海洋台灣發展藍圖

葉俊榮 2005年08月01日

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環境及資源,其發展脈絡與海洋密不可分。過去受限於威權體制下的陸權思維,使得臺灣缺乏完整的海洋意識及海洋政策。隨著海洋資源需求的擴張及科技進步,臺灣仰賴海洋的程度更高;加以永續發展觀念興起,對於海洋環境保護也更為急迫。這些都需要政府規劃清晰的海洋政策藍圖,將海洋事務從狹隘的資源掌控,擴展到生態與社經系統管理,強化臺灣海洋永續治理的量能。 閱讀全文

河川與社區

林 聖芬

社區已經成為提高生活品質最基層的單元, 無論就河川保護或是文化的建立,都應該以社區為實際操作的主體。事實上, 政府每一部門也都相當清楚此一問題, 只是各單位碰到互相協調時,就難免有本位主義, 在政府資源是有限的前提下, 最後的結局是大家各做各的。 閱讀全文

河川清流

林 聖芬

河川整治工程屬於公共政策的一環,公共政策的落實並非應由政府部門一肩擔起,民間的參與不僅能使政策推動更有效率,也不會發生政策與民意脫節的情形,而政府與民間共同承擔公共責任,其意義更是非凡。 閱讀全文

河川再造

林 聖芬

台灣水資源條件原本是相當得天獨厚的,平均降雨量是世界平均雨量的五倍,但由於人口眾多,每人平均雨量卻只有世界的六分之一,加上河川短而湍急,河川一雨成澇,不雨成旱,水資源匱乏、恐慌與災害不斷發生。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率的水利資源組織,將水資源做最有效率的運用,也就成為當下刻不容緩的最重要話題。 閱讀全文

基金會關注

建構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