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水水台灣 / 觀察與追蹤 / 環境永續與綠能

環境永續與綠能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境的日益惡化,節能減碳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議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新聞報導

水庫清淤 蔡宣示三個加快腳步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7年12月18日

面對北台灣缺水問題,蔡英文總統17日表示,政府正以「三個加快腳步」來克服挑戰水庫淤積問題,中央政府會大力支持在地用水的需求,要求經濟部與地方政府積極盯緊相關工程進度,「務必上緊發條、全力以赴」。 閱讀全文

台灣空汙爆橘 殺人於無形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7年12月15日

我國每年新增約1.3萬名肺癌患者,居10大癌症第2名,死亡率高達近4成,其中一大原因和PM2.5濃度有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公布的準則,長期暴露於PM2.5達35單位、亦即「對敏感族群不健康」以上橘色等級的環境,肺癌患者的死亡率將提高15%,台灣癌症基金會警告,去年國內PM2.5平均濃度達40單位,肺癌患者務必當心。 閱讀全文

空汙法史上最大翻修 破除地方各自為政 汙染管制統一標準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7年12月12日

《空汙法》翻修,汙染源排放標準將加嚴。此次修法堪稱《空汙法》史上最大翻修,對產業界影響最大之處,是將工廠固定汙染源管制訂出統一標準,不再讓地方各自為政;空汙嚴重地區,排放標準加嚴,將衝擊石化、鋼鐵等逾千家工廠。 閱讀全文

全國農地總量遭地方反彈 農委會:中央財政應回饋農業縣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7年12月08日

近年農地不斷流失,為維持全國糧食安全,「全國國土計畫」(草案)預計將農地總量控管在79萬公頃。不過,農業大縣如台南、雲林、屏東卻跳出來反對大量畫設農地,恐限制地方發展。 閱讀全文

拆除違章農地工廠 台南首先破蛋 12月討論第二波名單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7年12月08日

行政院核定的「保護農地-拆除農地上新增違規工廠」行動方案達成率突破「掛蛋」紀錄。台南市今(4日)早完成首件農地興建中違建強拆作業,高雄市也開始執行拆除作業,不過由於今天尚未拆完,所以在農委會的網頁上還並未顯示拆除。 閱讀全文

【COP23】野望2020前 COP23主要談判成果逐條看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7年11月27日

COP23氣候談判17日於德國波昂落幕,討論如何落實在2015年簽署的《巴黎協定》。大會最後產出一份「非正式要點」,接續明年12月3-14日於波蘭卡托維茲市(Katowice)舉行的COP24大會,將以這份文件為討論基礎,預計將拿出《巴黎協定》的具體實施細則。針對COP23大會的共識及結論,美國智庫型環團 Center for Climate and Energy Solutions(C2ES)做了相當完整的逐條整理。 閱讀全文

【COP23】全球評比:減碳資優生從缺 台與美、俄並列後段班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7年11月20日

國際非營利組織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發表最新減碳評比,台灣今年依舊表現不佳,排名第54名。在56個國家和歐盟間是倒數第七。 閱讀全文

【COP23】一個美國,三種聲音:波昂氣候大會裡的美國論戰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7年11月15日

今年6月1日川普總統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在全球氣候談判中的角色顯得尷尬而分歧。正在德國波昂舉行的第23屆氣候變遷會議場上,美國官方展區「美國角」 (American Pavilion) 罕見缺席。取而代之的是在談判區外頭數個充氣圓頂帳篷「U.S. Climate Action Dome」,由美國數個州政府、市長和企業人士組成的美國氣候聯盟設立,高調宣示就算川普退巴,美國「仍與世界同在」 (We are still in)。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建構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