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水水台灣 / 觀察與追蹤 / 環境永續與綠能

環境永續與綠能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境的日益惡化,節能減碳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議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新聞報導
未雨綢繆 專家倡情境式防災模擬

未雨綢繆 專家倡情境式防災模擬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6年05月10日

0206震災再度引起各界對災防、都更的重視。前國家災害防救中心主任陳亮全昨建議,政府應運用情境導向,模擬實際災損狀況,作為災防政策依據;他也說,公部門一定會憂心公布後會造成房地產下跌等後遺症,但比起沒目標的做,有方向的政策才可有效降低死傷。 閱讀全文

《國土計畫法》上路落實國土規畫 學者:應建立整合機制

《國土計畫法》上路落實國土規畫 學者:應建立整合機制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6年05月04日

《國土計畫法》5月1日上路,學者專家建議行政院盡速建立協調整合機制,同時盤點及公開相關圖資,並就原本採取的「開發許可」制度轉為「使用許可」以及國土功能分區劃設等廣為宣導,以落實國土計畫。 閱讀全文

日防災標準再進化 為9.1南海海槽「最強震」做足準備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04月26日

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發生日本史上最大的9.0 地震。面對從未發生經歷過的災害,日本不再以「過去這裡曾發生幾級地震」作為防災標準,將假想敵設定為「可能發生的最大災害」,具體目標就是南海海槽大地震。 閱讀全文

迎接再生能源 我們需要更彈性的電力系統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04月19日

再生能源乾淨環保、成本低廉,但不穩定的發電量,使再生能源被缺乏彈性的舊有電力系統排拒在外。為了迎接再生能源潮流,如何才能使電力系統更加具有彈性,而令人在意的系統更新代價又是如何呢? 閱讀全文

第二波新內閣名單確定 李應元掌環保署、詹順貴任副手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04月13日

新政府對於環境是否能有更友善、永續的政策走向?自2016大選後便是民間團體關注焦點,隨著520上任時間逼近,內閣任命成為風向指標。準閣揆林全於7日公佈第一波內閣人選,今(12日)則公佈第二波名單,確定環保署長由現任不分區立委李應元擔任,副署長為環境律師詹順貴;農委會主委為前屏東縣長曹啟鴻,副主委為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 閱讀全文

巴拿馬文件 凸顯汙染產業更為黑心的一面

巴拿馬文件 凸顯汙染產業更為黑心的一面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04月11日

巴拿馬文件震撼全球,不僅揭露權貴階級藉由境外空殼公司避稅的醜聞,也凸顯汙染產業更為黑心的一面:一些石油或天然氣等能源產業的獲益者,他們不僅坐享環境成本外部化的豐厚收益,更不願意繳納這些收益的合理稅賦,損害國家財政,也影響了國家藉由預算分配來收拾汙染殘局的能力──這些錢,可能是用於環境整治、或是用於補償開發行為的受害者與弱勢在地產業、或是用於改善脆弱地區和弱勢者應對汙染排放後果的能力,提升國家應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 閱讀全文

濕地養殖爭議 黑面琵鷺與漁民搶地?

來源: 上下游新聞市集 2016年04月07日

日前台南市議員陳朝來和700名台南七股、將軍漁民抗議內政部罔顧漁民權益,逕自將6698公頃土地劃為重要濕地,激烈警民衝突,議員痛批「鳥比人重要」,認為《濕地保育法》(簡稱《濕地法》)罔顧漁民權益,但這些溼地範圍幾乎全為公有地,也是黑面琵鷺重要棲息地與覓食區,漁民在公有地上進行養殖行為是否合法?如何落實濕地法,又能確保漁民權益? 閱讀全文

邱文彥:海污應變 需要專業與整合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04月01日

在立法院抨擊下,環保署長魏國彥擬辭職,以示對「德翔台北」貨輪擱淺漏油事件負責。筆者曾任職該署,長期關心海岸保育與海污防治,也全程全權處理同一地點「晨曦輪」擱淺與清污工作,深知每一次海污事件狀況與應變不盡相同,難以一概而論。然事件迄今,已損失一架直升機,並造成二死三傷慘劇,外界批評環署不作為,恐有欠公允。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建構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