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與綠能
- 背景說明
-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 新聞報導
-
沒水自己想辦法! 環署拒六輕搶農用尾水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11月27日「他沒水是他自己的事!」爭議7年的六輕「農業尾水再利用案」,26日下午在環署274次環評大會「審查終結」。此案一路遭居民與環團痛批當地根本沒有剩餘尾水,六輕卻遲遲不轉向海水淡化,根本是「買空賣空」。環署認為,六輕所提農業渠道灌溉尾水再利用方案窒礙難行,農業渠道灌溉尾水再利用,應由開發單位依其他法令規定辦理,不再納入環評承諾事項。 閱讀全文
解地層下陷淹水惡夢 成龍濕地蓋起高腳屋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11月25日成龍濕地高腳屋,歷經多時努力,最近終於取得建造,並選在雲林縣長蘇治芬任內,於上周六(22日)舉辦動工前的上香儀式,全案可望於2個月內正式動工,預計10個月工期,也就是明年此時,有望在濕地一睹高腳屋風采。 閱讀全文
不讓鯨豚因展演殞落 動團啟動反圈養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11月24日9月30日海生館白鯨「blue」因亞急性敗血症死亡;去年同樣是海生館,未有完善配套便將圈養8年的鯨鯊野放,學者咸信野放當下即屍陳大海;花蓮遠雄海洋公園營運12年,死了10隻海豚。為了滿足人類觀賞、娛樂之需要而圈養的海生物,無論圈養技術或環境,仍無法確保海洋生物福祉。 閱讀全文
遠見、決心、策略 減碳又拚經濟的丹麥能源轉型
來源: 低碳生活部落格 — 2014年11月20日立即採取積極大膽的減碳政策,只會對全球經濟成長率造成0.06%的衝擊,但越晚行動,氣候風險和經濟衝擊將會越高。台灣全國能源會議即將於明年1月登場,丹麥的企圖心和執行力值得決策者和國人省思。 閱讀全文
地層下陷區 養水種電為國土復育 優良農地種電 變成環境災難
來源: 上下游新聞市集 — 2014年11月19日部分政治人物與綠能業者卻打著解決農業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的理由,選在台灣最精華的稻作與雜糧生產地帶架設綠能設施推廣「農地種電」,不但排除了水田補注地下水的可能,點狀式的綠能發電建築設施規避環境影響評估,將來若如宜蘭狗籠農舍,廣泛在彰雲平原冒出,反而可能加劇地表荷重而惡化地層下陷,遑論農地種電可以達到國土復育的效果。 閱讀全文
「韌性」計畫迎戰氣候變遷 全球港灣城市大串連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11月18日此次世界保護區大會的舉辦城市雪梨,不僅是澳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亞太地區的重要金融據點,許多跨國集團的總部,更是坐落這個澳洲人口最稠密的城市。 閱讀全文
這裡不是觀光區 是生活的地方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4年11月17日土溝是個約莫1700人的小農村,「若要說這個社區有什麼不一樣,就是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六年級後段班的黃鼎堯在土溝生活12年,他回憶當年還是研究生的他,一進土溝要做「社造」,村民一句「你知道一斤米多少錢?你知道台灣農村發生了什麼事?」就打得他說不出話來。 閱讀全文
太陽能 LED 燈 讓更多人享有光明
來源: 低碳生活部落格 — 2014年11月17日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與歸化為美籍的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表彰他們各自在藍光發光二極體發明過程中的卓越貢獻。過去發光二極體 (LED)已有紅光與綠光,但要等到1990年代藍光技術突破後,才能合成為接近日光的白色燈光,隨後才引發當前這波 LED 帶來的照明革命。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建構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