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水水台灣 / 觀察與追蹤 / 環境永續與綠能

環境永續與綠能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境的日益惡化,節能減碳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議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新聞報導

歐盟碳價新高 每公噸升破50歐元

來源: 工商時報 2021年05月06日

歐盟為遏止溫室氣體排放,規定在歐洲營運的發電廠、工業與航空業者在製造污染的同時,必須購買碳配額。 閱讀全文

部分環保人士倒戈支持外推 詹順貴、莊秉潔:藻礁公投將投不同意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21年05月05日

藻礁公投爭議持續擴大,今天(4日)包括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等人舉行記者會表述立場,除了支持政院昨天所提的再外推方案,以達到保護藻礁及非核減煤的雙贏,並表態將在公投時投下不同意票(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 閱讀全文

台積減碳 帶動供應鏈在地化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5月04日

台積電(2330)宣布加速節能減碳並持續在台灣擴大投資規模,吸引國際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大廠包括美商應材、美商科林研發和德國默克、美商英特格等加碼投資台灣,形成的群聚效應撼動全球。經濟部也助陣在高雄規畫半導體先進材料與零組件園區,與台南形成台灣半導體產業設備與材料的「S廊帶」,啟動新一波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在地製造及本土化商機。 閱讀全文

化藻礁公投危機 三接再外推455米

來源: 中國時報 2021年05月04日

行政院3日召開三接再外推方案說明記者會,出席的經濟部長王美花詳細說明外推方案的具體內容,以及遷移方案不可行的理由,並指出外推方案的因應與挑戰。 閱讀全文

當台灣成為氣候變遷最危險的地區

來源: 中國時報/陳長文 2021年05月03日

最近《經濟學人》以雷達圖上的台灣為封面,左有大陸五星旗,右是美國星條旗,以光點象徵軍機、軍艦,並指為「地球上最危險地區」。兩岸關係近來確實兵凶戰危,原因複雜多變,不過筆者今天要談的主題是氣候變遷的挑戰! 閱讀全文

台積電打造綠色供應鏈,碳足跡、減碳將列採購指標

來源: 多元 2021年04月28日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台積電積極打造半導體綠色供應鏈,除了增加投資再生能源,也要求自家供應鏈跟進「綠化」,擬將「供應鏈碳足跡」及「減碳績效」列入公司採購重要指標,攜手機台設備商合作開發半導體節能綠色機台,109年節能團隊提出272項節能行動方案,成功省下2億度用電量。 閱讀全文

全球減碳支出 115兆美元起跳

來源: 工商時報 2021年04月28日

編按:全球化的人口擴張、經濟發展快速,人流、物流移動,間接影響地球生態發展,氣候變遷刻不容緩,政治、經濟、環境、金融、科技、公衛無一不幸免。國際再生能源總署3月時指出,全球若要達到氣候目標,到2050年將投入115兆美元於太陽能電、電動車等潔淨能源,如此才能讓全球氣溫上升減緩至攝氏1.5度。 閱讀全文

劉文雄/科技助淨零碳排 經濟新契機

來源: 聯合報 / 劉文雄/工研院院長 2021年04月28日

今年二月份,炎熱的德州竟遭暴雪肆虐,酷寒景象仿如電影場景,全球真切感受到地球正在哀號。氣候變遷的挑戰,已來到你我身邊,台灣創下五十六年來首次豐水期無颱風過境紀錄,面臨旱災考驗。過去人們為加速工業進程,過度使用化石燃料,帶動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對地球環境造成傷害,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使得全球暖化加劇。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建構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