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水水台灣 / 觀察與追蹤 / 環境永續與綠能

環境永續與綠能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境的日益惡化,節能減碳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議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新聞報導
世界環境日 全球環境意識提升的里程碑

世界環境日 全球環境意識提升的里程碑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3年06月04日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這個環境節日從何而來?又為何有這樣的節日呢? 閱讀全文

凝聚復育力量 五溝水「溼地學校」誕生

凝聚復育力量 五溝水「溼地學校」誕生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3年05月27日

為了解決新赤農場永久屋和萬金村排水工程,所進行的拓寬五溝村到佳屏溪之間河道,年初動工至今,在屏東縣政府授意下怪手長驅直入,湧泉溼地自然景觀已面目全非。有感於工程對野溪的傷害,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痛定思痛,以溼地興學,一邊向溼地學習,一邊累積工程後復育的能量,要讓五溝水源遠長流。 閱讀全文

地下水庫潛力區 名竹盆地像塊大海綿

地下水庫潛力區 名竹盆地像塊大海綿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5月27日

大型水庫開發案愈來愈困難,尋求地下水庫成為選項之一。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調查,目前全台具備地下水庫潛力的地區包括:濁水溪中游段的名竹盆地(位於名間、竹山之間)、埔里盆地與大台中盆地;其中,名竹盆地潛在含水量相當驚人,初估一年可用地下水量達兩億噸,大約是石門水庫的總蓄水量。 閱讀全文

以行動看守郊山、破除步道水泥迷思

來源: 台灣立報 2013年05月26日

日前幾位台北市議員先後分別批評仙跡岩、丹鳳山等步道工程整建,前者批評景美仙跡岩水泥石階與欄杆毀損剝離,使得「仙跡像遺跡」;後者則批評北投丹鳳山被山友走出來的路徑樹根裸露溼滑,要求市府興建花崗岩水泥石階,認為沒有水泥鋪面的步道像「鬼城」,而市政府則是回應每年編列3千多萬維護所轄步道,經費根本不夠。 閱讀全文

極端氣候頻仍 工程手段不是安全保證

極端氣候頻仍 工程手段不是安全保證

來源: 台灣立報 2013年05月23日

過去台灣治水多是從工程思維出發,動不動就截彎取直、高築堤防、存放消波塊等,像是罹患了「河川整治上癮症」。然而,站在生態角度看,築堤束水其實是災難的開端。因此,學者建議打破工程治水的舊思維,否則災難將一再來臨。 閱讀全文

警訊:候鳥遷徙路線萎縮 森林、溼地消失的代價需重視

警訊:候鳥遷徙路線萎縮 森林、溼地消失的代價需重視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3年05月22日

候鳥在複雜的生態系統服務中扮演了的重要角色,卻面臨了空前的危機,部分候鳥可能在十年內絕種。 閱讀全文

環署公民論壇 共謀低碳願景

來源: 中央社 2013年05月18日

環保署今天召開「台灣2050年零碳及再生能源百分百之可行性與必要性全民論壇」,300名來自各界的公民共謀未來低碳願景。 閱讀全文

城市綠樹 如何替我們散熱節能?

城市綠樹 如何替我們散熱節能?

來源: 低碳生活部落格 2013年05月17日

山櫻花的熱潮稍退,春天的腳步真正來到,樟樹長出新芽,小葉欖仁換上整樹青翠的嫩葉,而攝影同好們熱烈期待著溫州街加羅林魚木4月的花訊。城市中多種的樹木與植栽,不僅美化環境,豐富生活情趣,其實還有許多生態環保的好處。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建構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