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水水台灣 / 觀察與追蹤 / 政府組織再造

政府組織再造

面對氣候變遷與發展轉型皆是複合性的大議題,政府組織分工決策程序皆是挑戰,需立法與組織設計來彌補與銜接。
背景說明

面對氣候變遷與發展轉型皆是複合性的大議題,政府組織分工決策程序皆是挑戰,需立法與組織設計來彌補與銜接。

立法過程上,台灣氣候變遷的立法程序,「永續發展基本法」尚未通過,「國土計劃法」數度送進立院,至今不見動靜;「溫室氣體減量法」2005年送進立法院後,沒有進度;不平靜、雜亂開發的海岸地帶,不見「海岸法」推動;長年宣誓的「能源稅條例」,能透過外部成本內部化的機制,有效管控能源使用及溫室排放,至今無法邁開進度;立法的過程裡表現出最虛無因應的消極態度。

在組織再造中,為強化組織制度的能量,能與國際組織、環保組織、相關產業及知識社群共同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課題,政府在既有組織中,走出中央集權及威權時期的模式。今天仍需透過政策檢討、在改革與運作上有效的設立氣候變遷整合機制。

行政院自2002年提出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以來,正式宣告台灣政府組織再造展開,歷經10年的討論規劃、立法審議,已完成通過17項組織法之立法(至2012/12/4止),尚有16項組織法草案等待立法院審議。其中「環境資源部」牽涉到多部會之精簡與整併,以及多方資源的調整,一直以來都是最受爭議與討論之部會。

環境基本法第30條闡明「中央政府為有效整合及推動維護環境資源之政策及相關事務,應設置環境資源專責部會」。然而現今行政院規劃之環資部組織乃由環保署組織改制而成,無法全面反應全球氣候變遷、災害、環境保護和資源整合等問題。基此,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環境與河川小組長期關心政府組織再造課題,尤其與台灣國土、河川、環境相關的「環境資源部」及「國家發展委員會」,並於關鍵時刻提出民間團體之具體建言。

新聞導覽

為新聞付費 朝野籲立法

來源: 經濟日報 2021年03月29日

跨國網路平台應否向新聞媒體付費,已在全球多國陸續立法並引發討論,朝野立委、學者和業界都呼籲政府介入,立委並點名公平會或將成立的數位發展部為主管機關並研議提出專法,政府高層昨表態,若要立相關法律,依行政院推出的第一階段組改中,在網際網路治理上,是規畫由國家通訊播委員會(NCC)負責管理。 閱讀全文

政院組改案拍板 增設數位發展部、科技部改組

來源: 中時 2021年03月25日

行政院會25日拍板成立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部將設立「數位政府司」、「資料治理司」、「產業發展司」、「綜合業務司」四個司,及下設新三級機關「資通安全署」。科技部則轉型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閱讀全文

科技部組改 拚本會期完成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3月15日

科技部長吳政忠昨(11)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科技部組改後,將命名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並建議行政院把數位發展部跟科技部的組改一起考量,科學園區也會留下,預計立法院這會期就會完成組改。 閱讀全文

【環資部組改】洪申翰「有但書」支持 詹順貴批用20年前邏輯在整併

來源: 上報 2020年12月16日

今年6月環團出身的綠委洪申翰曾聯手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呼籲政院儘快重提難產20年的《環境資源部組織法》草案,積極催生環資部,如今洪申翰看到新出爐的政院版「環資部」,洪申翰也難稱滿意,他直言,「環資部」應該要成立,但政府部門在思考組改案時,「不能為整合而整合,為整併而整併」。 閱讀全文

水利署併至環資部 農縣立委表示反對

來源: 聯合新聞網 2020年12月14日

行政院規畫將環保署升格環境資源部,但擬併入經濟部水利、地質調查等單位的業務,成立「水土保持及地質調查署」等構想,引發農業縣立委質疑,並反對將相關業務交由具管制色彩的單位主管,尤其是反對將水利署整併至環資部。 閱讀全文

立委提案高教併入科技部 教長:涉及學制影響廣

來源: 多元 2020年12月14日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為首,多名民進黨立委連署提出「行政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教育部改制國民教育部,高等教育併入科技部為「科技及高等教育部」,另外成立數位發展委員會。這與蔡英文總統宣示、行政院規劃成立數位發展部的方向不同,而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表示,此提案涉及學制的連貫銜接且影響力廣,需深入討論。 閱讀全文

政院擬科技部改回國科會 資安業務納數位發展部

來源: 中央社 2020年11月03日

編按:據9月底《中央社》報導,科技部長吳政忠表示,科技部不會轉型為數位發展部,業務上也不會有司級單位分出去;今日政府推動組改案已有初擬版本,科技部將改回前身國科會,數位發展部則將整併 NCC 通訊傳播產業與輔導業務、交通部郵電司、經濟部工業局部分業務、國發會資管處,另行政院資安處也將併入數位發展部,並升格為資安署。 閱讀全文

政府組改最後一塊拼圖 環資部成「天下第一大部」

來源: 風傳媒 2018年05月03日

延宕多時的行政院組改方案,爭議最多的國家公園、水利署、林務局、原能會等機構何去何從問題,今(3)日終於在行政院會正式拍板,其中,水利署繼續保留水力開發與整治與水資源保護,但地下水、溫泉水業務將移到環資部;農委會林務局將縮編為林產司,僅保留實質林業生產業務,其餘部分則畫入環資部森林及自然保育署;內政部營建署下轄國家公園,在國土三法通過後,繼續留在內政部,但營建署改名為國土管理署,國家公園業務則另行成立國家公園署。 閱讀全文

專家呼籲

基金會參與[環境資源部組織法草案會議]之整理

2017年05月08日

自99年修正通過《行政院組織法》後,對後續組織改造的過程,缺乏有效統合機制,且再造工程隨政局流轉,就改革至今的實務運作面而言,未解決部會配置不當、功能疊床架屋及權責不清的改革初衷,充其量只能視為「組織重組」而非改造。然縱令組織結構的重組工作,仍應緊扣行政院當初設定的「精實、彈性、效能政府」目標,向資源整合及永續發展的策略方向前進。 閱讀全文

稽核不彰 董事會無為

王 伯元 2016年08月30日

兆豐銀行紐約分行沒有遵循美國洗錢防制法規定而遭重罰,震驚國內,也暴露出很多金融單位在內部稽核、法令遵循及公司治理上的不足。台灣很多不良企業也有同樣狀況,因內部稽核不彰,往往要等到公司有大量虧損或資產被淘空,或弊端已大到掩藏不住,才會被揭發,錯過了亡羊補牢的最佳時機。 閱讀全文

爭搶地盤、鞏固山頭的組織再造

廖本全 2013年01月05日

台灣的本質是脆弱的山體,但上天賜予森林做為屏障,透過森林生態系統維持地體相對的安定,這是「國土保安」,也因為山林安穩,水與土才能留住,這是「水土保持」。換言之,山、林、水、土是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的整體,亦是我們能搭建安身立命家園的根本。 閱讀全文

型塑永續環境-觀看組織再造的契機與盲點

余範英 2012年11月21日

在台灣我們經歷過經濟發展的過程,由農村經濟、小型加工業、到建立進口替代工業、資訊產業的起飛,在國際化與自由化的風潮下,我們擁有了今日經濟與社會的小康基礎。但我們不能不檢討,由1950年代起,在政府大力推動經濟建設、產業發展,採取了東北亞發展模式,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典範,利用官僚體系及國家資源做強勢的規劃與主導,在所謂的開明專政,資源匱乏、人才不足下,獲得台灣經濟奇蹟的美譽,卻難免枉顧社會正義與民主自由。長期以經濟與產業政策的強勢主導壓低能源價格,補貼產業發展,促使產業升級的政策工具將許多高耗能、高耗水、高排碳的產業,形成慣性的發展。 閱讀全文

從政府組織改造談氣候變遷與國家發展

從政府組織改造談氣候變遷與國家發展

葉俊榮 2012年09月01日

台灣大學法律系葉俊榮老師長年關心台灣政府組織改造和環境議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藉此次半年刊發行之機會,整理葉俊榮老師過去在專題演講及公開會議時,對於政府改造的看法及評論,由政府組織再造來談國家發展。 閱讀全文

從制度面與理念面 強化永續會組建與運作

林盛豐 2012年03月01日

在會前(2011面對公與義-邁向永續研討會)的閒聊中許多的講者提到台灣許多公共議題的資訊不夠公開透明,環評聊備一格的困境,我表示這在目前的台灣還是緣木求魚這有幾個結構性的因素: 閱讀全文

全球氣候變遷、國土環境規劃與政府組織改造

全球氣候變遷、國土環境規劃與政府組織改造

葉俊榮 2011年12月10日

台灣當前所面臨的課題當中,氣候變遷絕對是個大課題。兩個理由可以支撐這種觀點。首先,台灣當前發展型態下,溫室氣體的排放仍然趨勢向上,而且沒有穩定下來或受到控管的跡象,台灣對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具有高貢獻的。其次,由於台灣的海島特質與國土環境利用的發展模式,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異常氣候,對台灣所可能造成的損害是既深且廣的。 閱讀全文

河川流域治理 當務之急

李永展 2011年12月10日

在後五都區域治理的研討會中,李永展將「河川流域治理」視為後五都時代下跨區域治理的重要理念之一。 閱讀全文

五都成形 都內治理空前挑戰

五都成形 都內治理空前挑戰

葉俊榮 2010年11月29日

五都選舉完畢,台灣的地方體制將自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出現新的改變,現有兩個直轄市,未來則有五個直轄市,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前研考會主委葉俊榮受訪指出,五都形成,創造出五都與其他縣市的兩極。未來其他縣市如果沒有再升格,勢必要進行合併,唯有使大家都變成直轄市,即能自然達成廢除直轄市的均衡發展目標。 閱讀全文

堅持、妥協與混亂 組織改造省思

堅持、妥協與混亂 組織改造省思

葉俊榮 2009年06月10日

在過去的十年間,台灣發生了兩次政權更迭,行政院組織改造卻是貫穿期間的持續性課題。2000年的第一次政權更迭,民進黨政府決定持續推動前政府所進行的政府改造,而且不論在推動的機制上或改革的範疇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是決心與堅持,但組織改造必須與在野黨妥協,讓它成為社會的議題而非個別政黨的政策而已.... 閱讀全文

環資部任重道遠輕忽不得

謝英士

在總統、立委合併選舉的喧囂聲中,攸關政府組織重大調整的行政院新組織架構將於明年一月一日正式啟動。行政院日前宣布,明年一月將只有行政院本部、法務部、客委會、故宮博物院及中選會五個部會掛牌,而備受環保人士關注的環境資源部則因組織條例尚未經立法院通過,明年一月已經確定無法上路。 閱讀全文

基金會關注

面對政府組織再造及環境保護面臨挑戰的今天 我們關心

環境資源部在氣候變遷及政府組織再造的期待下,應能有效處理「永續發展」、「資源整合」、「流域治理」等課題。

一、 國家永續發展政策,應是國家整體施政的上位指導原則。建議應在行政院層級,確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之組成及運作機制,對內整合國土規劃、經濟和社會發展之政策與計畫;對外連結環保團體、企業組織和弱勢團體,建立與民間對話之橋樑。

二、『維護環境、永續發展』應為環境資源部設立的宗旨。環境保護、生態保育、國土規劃、資源永續利用等,都是維護環境必要的行動項目。

三、目前行政院版的環境資源部組織架構,水、土、林整合的概念不清,也欠缺流域治理的思維,應更積極地對資源進行經營與管理。

四、在氣候變遷和極端氣候的威脅下,災害的因應與調適成為國家無可迴避的要務,防災、減災及救災工作應有清楚地分工和定位。環境資源部在促進永續發展的前提下,也應從國土規劃、環境保育和流域治理等角度,負責氣候變遷及災防之相關工作。

基金會關注

 

時間

事件

基金會關注

2017.05.02

環境資源部組織法草案會議

傳達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之訴求及建議(整理於專家呼籲)。

2013.12.04

拜會王金平院長,傳達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對環資部之重要訴求

2013.12.02

拜會聯席會議主席、司法委員會呂學樟召集委員,傳達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對環資部之重要訴求

2013.07.02

拜會研考會主委宋餘俠,傳達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對環資部之重要訴求

2013.07.01

環資部組織第9次討論(林盛豐教授、李永展教授)

2013.04.10

立法院第一次審議環境資源部組織法草案

初審通過「環境資源部組織法草案」,但未確定環資部職掌,相關草案仍要朝野協商。

2013.04.08

尤美女委員與基金會再次討論環資部組織架構及內容

2012.11.13

 

發文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集委員廖正井、尤美女,正式提出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對環資部組織之建議。

2012.10.09

 

拜會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尤美女委員及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田秋堇委員

2012.10.04

 

拜會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廖正井委員及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蔡錦隆委員、劉建國委員

2012.09.25

 

環資部組織第8次討論(於幼華教授、林聖芬副執行長)

2012.09.06

 

環資部組織第7次討論(林盛豐教授、李永展教授、鄧家基教授)

2012.08.15

 

環資部組織第6次討論(鄧家基教授)

2012.07.26

 

環資部組織第5次討論(水利署楊偉甫署長、吳約西副署長等)

2012.07.20

 

環資部組織第4次討論(李永展教授)

2012.06.29

 

環資部組織第3次討論(葉俊榮教授)

2012.06.20

 

環資部組織第2次討論(林盛豐教授、李鴻源部長、張長義教授、林聖芬副執行長)

2012.06.04

 

環資部組織第1次討論(林盛豐教授)

2012.02.16

行政院發函立法院,呈送環境資源部組織法草案,送交審議

 

2010.12.14

 

拜會行政院陳冲副院長,提出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對環境資源部及國家發展委員會之建議

2010.11.17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河川與環境顧問小組會議:政府組織再造-水環境課題

2010.08.26

行政院提出環境資源部規劃審定版

 

2002.04

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環境資源部一詞首度出現-由環保署改制)

(15部、6會、2總署計23個機關)

 

延伸及相關連結:

行政院組織改造主題網 http://www.rdec.gov.tw/mp14.htm